岳阳汨罗烟草:抬阁上的非遗传承人——记“甜蜜”零售客户周老板

岳阳汨罗烟草:抬阁上的非遗传承人——记“甜蜜”零售客户周老板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2-14 09: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农历正月十五,湖南汨罗长乐镇,三十余米高的抬阁在数百名壮汉的肩头缓缓移动,阁顶的孩童身着华服,扮作“八仙过海”“穆桂英挂帅”的经典形象;街边商铺的灯笼连成赤色长河,甜酒的醇香与土皮粉的焦香交织升腾。在鼎沸人声中,周和手持铜锣,时而指挥队伍行进,时而向游客介绍手中陶碗里的米白色浆液——“这是我们长乐甜酒,用千年古井水发酵的咧!”

缘起故事会

(周和年轻时参与故事会合影,左一为周和)

零售客户周和是土生土长的长乐人,自记事以来,他几乎从未缺席长乐古街上的抬阁故事会。

长乐抬阁故事会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这项融合杂技、戏剧、美术的民俗活动,需将特制铁架固定在八仙桌上,由壮汉抬着巡游,孩童在数米高空完成造型演绎。周家世代参与其中,祖父曾负责制作抬阁铁架,父亲也曾经是故事会的“故事先生”(总策划)。

“我第一次参与长乐抬阁故事会表演是80年代初期,那一天下好大的雨,表演的时候也没打伞,表演结束还差点感冒。当时比较年轻,就觉得故事会很热闹,长大了才慢慢体会到这项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的妙趣。特别是2011年的时候,听说故事会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我们长乐人都感觉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站在自家店铺门前,周和指着墙上的老照片陷入回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和慢慢从台前“扎”故事退居“幕后”,参与到抬阁故事会的策划当中。作为一名“老故事人”,他深知这样庞大、精彩的民俗活动必须汇聚起更多人的力量,才能让这项非遗文化走得更远。于是,他利用零售客户“朋友圈”,拉动越来越多的老板一起参与到故事会当中。

店铺里的“非遗经济学”

(周和与师傅制作甜酒)

“抬阁巡游时镇上人流量能涨几十倍,这可是黄金商机。”

周和翻出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历年客流数据。十多年前元宵节,他第一次在古镇巷子里支起甜酒摊子,抢抓故事会期间人流量,把长乐甜酒推销给前来看故事的游客。游客一边欣赏“神仙打架”,一边品味清凉醇甜的甜酒,让故事会这段喧嚣的记忆又多了一丝甜蜜。周和还记得,那两天店铺的营业额是平时的十五倍。

周和的店铺爆火,很快在古镇引发链式反应,许多商铺开始试着将甜酒、土皮粉、红薯粉、芝麻豆子茶、川山毛笔等土特产品引入店铺。

作为长乐甜酒的传承人以及“长乐甜酒协会”会长,周和联合协会会员跟20多家长乐甜酒的生产厂商达成了合作意向,介绍甜酒走进数百家店铺,在人流量较大、有条件的店铺设置展销专区,长乐非遗文化名片摇身一变成为了店铺引流招牌。

铁架上的传承

(周和为小演员整理服装)

2025年元宵节清晨5点,周和商行后院灯火通明。周和正给儿子周奕源整戏服腰带,少年即将参演今年的故事会。“我也是从小就参加故事会了,以前都是坐在高台上被大人推着,现在我更喜欢在故事会的“乐队”里打鼓,感觉打起来特别有气势。”

最让周和骄傲的是,原本沉迷手机游戏的儿子逐渐变得阳光开朗,也对传统文化更加感兴趣,甚至还会跟着周和一起学做甜酒。“现在的孩子知道漫威故事,但更应该知道我们长乐的故事。”周和说着,展示手机里长乐的孩子们表演抬阁故事的视频,有好几万人点赞。

“以前觉得我爸特老土,现在发现他守护的东西真的很酷。”少年腼腆的笑容里,映着铁架上流转千年的光影。

鼎沸人声渐远,最后一架抬阁缓缓隐入街角,古井水的清冽与糯米的醇香仍在古镇上交织升腾,长乐的“故事”已经收场但仍未结束。今年5月,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召开,长乐古镇上又将迎来新一波旅游热潮,周和和零售客户们正摩拳擦掌,准备用长乐非遗这块“金招牌”留住更多顾客......(彭丽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