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小伙返乡创业带出百余“小老板”

南漳小伙返乡创业带出百余“小老板”

来源:湖北日报 2025-02-12 16: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大棚种植投资多大,对技术要求高不高?”“我们提供大棚、种苗技术,并包回收,你可以拎包入‘种’……”

2月6日,2025年襄阳市春节期间返乡创业服务日活动现场,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展台前挤满了人,公司总经理刘晓明忙着解答各种疑问。

今年38岁的刘晓明,返乡创业11年,通过种植大棚果蔬带动千余农户增收,投资青年创业孵化园,孵育出创业企业百余家,先后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全国个人科技创新奖、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蔬果种植实现全程数字化

2月7日,南漳县城关镇田家营村,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美科林”)农业产业示范园,40个果蔬大棚整齐排列,蔚为壮观。

大棚外观呈不对称拱形,向阳面缓,背阴面陡,大棚外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棚内管线密布,一块显示屏上显示着大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大棚内,一台履带式无人植保机在喷洒农药,机器外观酷似迷你坦克,一边“走”一边喷头喷出浓浓的雾气。

“除了移苗种植、叶菜采摘等需要人工,其他环节均可实现智能化操作。”刘晓明介绍,中央控制系统可根据每个大棚具体参数,实时进行喷淋、通风等操作。旋耕、起垄、播种、施肥、瓜果采摘均实现无人遥控指挥。

2014年,返乡创业的刘晓明在南漳县城关镇流转100亩地,种植大棚草莓。随着乡村游的兴起,种植基地陆续增长到5个,生意火爆的同时,弊端也逐步凸显。

“农村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较高,传统作业效率较低。”刘晓明逐步总结出:农业生产小规模靠理念,大规模靠科技。

2021年起,公司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武汉光电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出适用于大棚的植保、旋耕、起垄、采摘等12款智能农用机械设备。2024年6月,刘晓明在田家营村打造2000多亩数字化农业示范产业园。

目前,金美科林产业涵盖农业种植、销售和农用机械装备开发,拥有大棚面积2500余亩,线下果蔬生鲜门店14家,带动就业152个岗位,千余农户致富增收。

五年孵化出百余“小老板”

2月8日7时许,晨曦微露,张林村村民刘涛的草莓大棚里已是一片繁忙,七八名村民正在忙着采摘。

“现在价格好,批发价14元一斤。”刘涛说,每天要雇近10名村民采摘,一天可采800多斤,金美科林到田间地头来收购。

2019年,刘晓明投资1100万元创立南漳县玖天青年创业孵化园,采取减免租金、担保申请创业贷款等措施助力年轻人创业。同时依托种植基地,通过大棚租赁、免费提供种苗、回购农产品的模式,带动农村青年返乡创业。

当年春节,在深圳工作的刘涛计划返乡创业,租赁4个草莓大棚“试手”。虽然没有种植经验,但大棚、种苗、技术都不用操心,刘涛首年就实现盈利,随后逐年增加大棚数量,现在已有30个大棚。“一年纯收入20多万元,不比外面打工差,关键是自己的事业,有干劲。”他说。

2018年成立的襄阳市慧泽拓展训练服务有限公司,2019年入驻青创园,享受房租减免优惠政策,租下1间办公室和2间仓库,公司发展逐渐步入正轨,2024年年产值2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人,公司也因业务扩展搬至襄阳市区。

南漳县传控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21年进驻孵化园,公司计划扩大规模,由孵化园作担保从金融机构贷款180万元,在县城水镜广场顶层建设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2024年年产值300余万元,带动就业20人。

刘晓明表示,孵化园已累计孵育创业企业100余家,目前在园企业50余家,带动就业500余人,园区年产值达1.2亿元。

祝兆林  陈月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