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9日至20日,“‘宜’路清韵,‘清’年宜行”清华大学赴江西分宜实践支队坚持“走一路,学一路,讲一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围绕新质生产力、环保知识以及未来发展等主题,走进分宜县青山社区和分宜中学,为当地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精彩且富有意义的宣讲活动,覆盖人数超过200人。
“清”年话新质——科技赋能,共筑绿色未来。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硕士生靳雅茹以“碳捕存技术助力碳中和最后一公里”为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以及目前该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环境学院硕士生谢一凡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为题,深入剖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现实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低碳生活的行动中来。
“清”年讲环保——守护生态,彰显中国担当。谢一凡以“从水污染防治看大国担当”为题,讲述了我国在水污染防治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清晰地阐明了我国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大国担当。
环境学院硕士生吴波以生动有趣的风格带来“得也塑料,失也塑料”的宣讲,从政策管理、科学技术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向大家科普了塑料污染的治理措施。
环境学院硕士生王小刚为大家科普了新污染物这一前沿环保话题,详细阐释了我国针对新污染物的治理思路,我们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提前防范,切实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清”年展未来——洞察趋势,拥抱新机遇。在分宜中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孙源源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经验,建议大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检验,及时调整。
美术学院硕士生唐麓麓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历,为同学们讲述了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如何理解媒介以及洞察个人发展机会。她向同学们分享了如何利用现代工具进行自我管理,如何了解自己在学习及未来就业中的竞争优势等实用经验。
本次宣讲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积极的互动交流,让理论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把新质生产力、环保知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重要理念传递给了当地群众和青少年,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师生的广泛好评。
(“‘宜’路清韵,‘清’年宜行”清华大学赴江西分宜实践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