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社区居民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增强他们识别和防范消费陷阱的能力,营造安全放心的社区消费环境,1月22日,江苏大学法学院法润乡邻社会实践团队在连云港市海州区街道举办了一场以“法治鸣基层,权益心间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热点问题,旨在通过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在深入社区进行综合调查的过程中,实践团队发现部分居民对于消费维权法律知识的了解颇为匮乏。面对消费纠纷,他们时常感到迷茫与无助,不知如何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是,许多居民在遭遇商品质量问题时,往往选择沉默忍让,自认倒霉,而未采取任何积极的维权行动。鉴于此,实践团队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普法教育与咨询服务,旨在帮助居民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活动现场,团队的成员们手持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的宣传单,穿梭于海州区街道的人流之中。他们运用生动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来往的居民细致入微地讲解了一系列常见的消费问题,包括虚假广告、商品质量不达标、服务欺诈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等。在讲解虚假广告案例时,团队成员特别展示了某减肥产品夸大功效的广告实例,深刻剖析了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内容及其对消费者的误导性影响,使居民们深刻认识到虚假广告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团队从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商家不诚信经营、监管存在漏洞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这些消费问题的根源,并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解决办法。例如,如何有效预防消费侵权、在遭遇侵权时应向哪些机构求助、以及退换货的正确流程等。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疑问,与团队成员形成了积极的互动。
此次普法实践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消费保护意识,增强了他们识别和防范消费陷阱的能力,还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活动也推动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普及和落实。社区商家同样深受触动,纷纷表示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学习,他们深刻认识到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并承诺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致力于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商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