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为生,精于此道,青年担当,传递正能量……”
在湖南中烟公司零陵卷烟厂卷包车间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轻,充满干劲、活力四射;他们聪慧,善于总结、努力提升;他们团结,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他们,是车间的青年骨干,也是班组创新设立的“青苗线”成员。这条完全由青年员工操控的生产线,正成为班组培养青年员工的新范式。
精工细作,团队协作保质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保障生产与产品质量,卷烟厂制定了严格的机器保养流程。青苗线的员工对待略显繁琐的保养,却总是一丝不苟,全力以赴打赢这场“质量保卫战”。
此时青年生产线的小伙伴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先完成各自最熟悉的部分,再互相协作攻克机器各个部位的死角卫生。唐俊峰工作经验最丰富,他不仅熟知自己的包装主机,还能精准指出机组其他容易积灰积垢、威胁产品质量的机器死角。清除这些顽垢的重任,自然落在力气更大、动作更灵活的刘含超身上。他总能找到让手到达死角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发力点,将污垢清理干净。最后,眼尖心细的李玲会再次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机器,确保工作没有遗漏。
看着干净的机台,他们心满意足,相视一笑。
图为刘含超在清理烟支管道
模式 创新 , 烟火绽放新舞台
与传统“老带新”的生产模式不同,这条全部由青年员工组成的生产线开创了班组管理的先河。班长汪屿解释道:“年轻人正逐渐成长为支撑行业发展与进步的中流砥柱,虽然在前期会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但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为他们创造快速成长的土壤。”
零陵卷烟厂的“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确实为年轻人提供了丰富的舞台。从QC活动课题研讨到操作技能比武,青年员工都能在这里找到挥洒青春屿热血的领域。
厂部操作技能比赛现场紧张而激烈,但理论考试名列前茅的刘含超依然沉着冷静,表现出色。他小心翼翼地按照操作规程,将拆卸下来的模盒逐一精准安装到位。随着最后一颗螺丝的拧紧,机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瞬间恢复了正常运行。然而,当条烟出口的成品烟正排着队流向下一道工序时,机器却戛然而止——进入排故环节。只见刘含超眼神锐利,迅速确定故障点,熟练地用气枪清理负压管道和烟包输送通道检测器,机器很快又回复了往常“啪嗒啪嗒”的健康生产节奏。
监考官按下秒表:“29分13秒!”刘含超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敏捷的速度,赢得此次技能比赛卷接组三等奖。
榜样引领,青苗驿站传薪火
青苗线不仅是榜样力量的传递者,更是青年员工成长的交流驿站。
2024年,八名大学生入职卷包车间,青苗线是青涩懵懂的他们的“求助站”。“其实自检并没有大家记忆中想象得那么复杂,主要是要确保从条透到烟盒包装工整、无损伤,我们可以一边做一边记要点……。”当得知新员工在为严密而略显复杂的自检流程而苦恼时,李玲就主动承担起为他们梳理和辅助记忆的任务。
在教新员工进行过程质量检查时,她会耐心地从头至尾演示给新员工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等新员工学会自己操作时,她又一次一步一步纠正他们的问题,直到新员工彻底记住,形成肌肉记忆。
图为唐俊锋正在检查过道烟包质量
而当个别新员工对频繁地自检有所懈怠时,唐俊峰和刘含超就会化身温柔大哥哥,耐心疏导“自检是确保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自检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让有问题的产品流入下道工序。”有了“青苗线驿站”的加持,新员工也很快进入了岗位角色和工作状态。
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车间里,“青苗线”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照亮着零陵卷烟厂的未来。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此为生,精于此道”的执着,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奋斗之歌。而班组管理人员也将继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让更多年轻人的青春烟火得以绽放,让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更多正能量。(文/图 零陵卷烟厂 袁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