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矿工炭火传承,青春学子寻硅藻奥秘——山东科技大学“矿净未来”实践团探索生态安全新路径

百年矿工炭火传承,青春学子寻硅藻奥秘——山东科技大学“矿净未来”实践团探索生态安全新路径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1-24 14: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山东科技大学“矿净未来”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号召,深入百年矿区——山东省坊子炭矿博物馆和亿年地质奇观——山东省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深入了解矿物的开采过程以及硅藻土的形成过程,探寻生态安全之道,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

煤海沧桑,炭矿遗韵——挖掘历史深处的矿工足迹

1月的山东,寒风凛冽,却阻挡不了山东科技大学“矿净未来”实践团队探索矿物奥秘、共筑生态安全的脚步。山东坊子碳博物馆坐落在原坊子煤矿矿区遗址上,以坊子煤矿近代抗争史、百年发展转型奋斗史为主题,系统展现了原坊子煤矿的百年历史变迁。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仔细参观了各个展厅。展台上,矿灯、安全帽、铁镐、铁锨等矿工们的“伙伴”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些工具曾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煤矿人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将矿井巷道不断延伸,让“乌金”得见天日。团队成员们不禁对这些曾经为煤炭工业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矿工们肃然起敬。

图为团队成员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采矿工具 供图:彭雪蒙

在矿井前,团队成员们仿佛能听到当年矿车碰撞的“咔咔”声,虽然如今已销声匿迹,但那份繁忙与喧嚣仍让人心生敬畏。讲解员生动地描述了过去的繁忙景象,让团队成员们对煤矿的生产过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图为团队成员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工人使用过的采矿车 供图:彭雪蒙

硅藻遗韵,地质奇观——揭开硅藻土的亿年秘密

1月12日实践团队又来到了山东省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这里以硅藻土的形成和展示为主题,为团队成员们揭开了硅藻土的神秘面纱。

硅藻土是一种由硅藻形成的一种硅质生物沉积岩。硅藻是一种极微小的单细胞植物,其大小可从几微米到700多微米,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多个硅藻细胞由上下两片硅质壳相嵌组成,其结构与肥皂盒相似。地球上所有的水域几乎都有硅藻分布,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当这些硅藻大量死亡之后,其硅质壳壁和与它共生的硅质海绵、硅鞭毛类、放射虫等遗骸一起沉积在水底,并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地壳的作用,便形成了硅藻土。

图为博物馆提供的天然硅藻土样品 供图:曹茗涵

在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里,团队成员们看到了各种形态各异的硅藻土样品。它们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灰黄相间,质地柔软而轻盈。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团队成员们了解到硅藻土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密度低、多孔隙等特点,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为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介绍各种硅藻土样品 供图:曹茗涵

此外,博物馆讲解员还展示了硅藻土的形成过程。从硅藻的繁殖到死亡沉积,再到地壳的作用和时间的积累,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神奇与奥秘。团队成员们被这一自然奇观深深吸引,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自然资源,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介绍硅藻土形成过程 供图:曹茗涵

守护绿水青山,青年有责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团队成员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实践团队成员表示,将把这次参观学习的经历转化为实际科研成果,积极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去,为守护绿水青山、共筑生态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参观结束后的团队成员合影 供图:彭雪蒙

守护绿水青山,青年有责;建设美丽中国,青年有为!“矿净未来”实践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成为新时代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先锋队。

作者:游思源,彭雪蒙,曹铭涵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