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荆门市文明办开启2025年文明荆门巡礼,通过“厚道荆门话文明”主题活动,围绕“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三个内容维度,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荆门面孔”, 通过微视频、新闻专栏、海报、话题等融媒体产品,展现具有荆门特色的文化文明故事,鼓舞大家积极参与到文明荆门、美好生活的共同缔造中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明培育”篇代表人物——“孝老爱亲”邹爱华的故事。
“即使身如苔花,亦可绽放芳华。”年近63岁的邹爱华,个头不足一米六,因小儿麻痹症致肢体残疾,平时仅能依靠板凳、木棍支撑行走。就是这样一位“身如苔花”的女性,用乐观与坚守,为“老弱病残”的家托起稳稳的幸福;以善意和热情,为街坊邻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怀揣着爱与行动,培育着荆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强大精神内核,绽放出独属于她的灿烂光芒。
邹爱华,女,1962年5月生,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上正街居民。肢体残疾的她,在聋哑丈夫事业后,勇挑家庭重担,支起一口烧锅做葱饼20余年,供养两个女儿完成学业。同时,她视养女如同己出,无私照顾聋哑二伯哥30余年,热心帮助街坊邻居,成为远近有名的“街长”。先后被评为感动荆楚十佳母亲、第六届荆门市道德模范、湖北好人季度人物、荆楚楷模季度人物、中国好人季度人物、中国好人年度宣传人物。
身残志坚 她是用饼摊扛起家庭的“顶梁柱”
本就肢体残疾的邹爱华,对于结婚后面对老弱病残的一家:丈夫及二伯哥均患有先天性聋哑,二嫂患有精神障碍,也有过担心。但做出选择后,她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家庭的责任,在丈夫失业后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家门口一平方米的饼摊,她生火,丈夫做饼,她烤饼,丈夫卖饼。就这样,邹爱华与丈夫肖其敏相互扶持、分工明确干了20多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与“化苦为甜”的意志托举起了整个家。
邹爱华在炕锅前制作葱饼。图片来源:钟祥融媒。
母爱无私 她是养女心中的“真母亲”
一个偶然的机会,邹爱华收养了一名女弃婴,并对这个女儿关爱备至,视如己出,不是亲生更胜亲生。即便是后来有了亲生的小女儿,对大女儿的爱也一点都不曾减少,善良的她甚至对大女儿付出更多的爱。怀揣着满满的责任与爱意,在邹爱华的养育下,大女儿不仅学业有成、家庭美满,而且心怀善意与感恩之心。
离家学习、成家定居后,大女儿经常会给邹爱华写信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信件到现在一直被邹爱华细心保存,并时时翻看。在大女儿心中,邹爱华就是“亲生母亲”,在邹爱华心中,她也一直都有两位亲生女儿。
邹爱华读女儿书信。
孝老爱亲 她是聋哑二伯哥心中的“好弟媳”
邹爱华的二伯哥患有先天性聋哑,生活不便,邹爱华和丈夫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二伯哥的责任。三十多年里,每每二伯哥生活中有事来找这个弟媳帮忙,邹爱华总是二话不说就拖着残疾的身体忙进忙出,直至事情解决。在二伯哥和二嫂的心中,她就是一直照顾他们的“好儿媳”。
邹爱华夫妇和二伯哥夫妇一起吃饭。
热心助人 她是街坊邻居心中的“邹妈妈”
“收获了别人的帮助,我便想着也要回馈他人。”2016年,邹爱华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将自己每年的模范慰问金捐给社区的老人和儿童。看望困难群众、关爱留守儿童、协调矛盾纠纷,社区里总是会出现身穿红马甲忙碌于志愿服务活动的邹爱华夫妇的身影。
怀揣着热情与善意,邹爱华总是想要尽自己的力量带动周边的人融入社会,多做一些乐于助人的事情。居住在钟祥市石牌镇老街的街坊四邻,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邹妈妈”
邹爱华夫妇参与社区志愿活动。
乐观坚强 她是拥抱生活、绽放芳华的邹爱华
“我从未掉过泪,我总是想着鼓起勇气去战胜它们”。对生活中的苦难与痛苦,邹爱华从未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坚强不屈、勇往直前,将它们一一克服,变成生活中的“甜”。抛开妻子、母亲、弟媳、街长的身份,邹爱华更是她自己——一位乐观坚强、积极拥抱生活、绽放芳华的女性,用自己的强大能量,为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并不断地照亮着更多其他的人。
邹爱华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追逐榜样光芒,焕发时代力量。“星光饼嫂”邹爱华的身残志坚、心怀大爱的故事,正不断传递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力量,续写着1/255万的厚道荆门故事,培育着孝老爱亲的文明荆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