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公共机构节能与能源托管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2025全国公共机构节能与能源托管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5-01-22 15: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月19日,一场聚焦公共机构节能与能源托管领域的思想盛宴——2025全国公共机构节能与能源托管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新华国智研究院、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湖北节能协会、绿冷高科控股集团携手主办,汇聚了来自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及学术界的众多专家与领导,共同就推动公共机构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共机构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其绿色转型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20年全国公共机构约158.6万家,消耗1.64亿吨标准煤,用水总量106.97亿立方米,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18.48  千克标准煤/平方米,排放约4亿吨二氧化碳,占我国总体碳排放的4%左右。在此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视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

工信部相关专家指出,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将成为公共机构节能降耗的新趋势。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管理,公共机构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为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的典范。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公共机构节能不仅是应对环境问题的必要举措,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部相关专家表示。他还呼吁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建设,促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长效发展。

国家节能中心专家分享了国内公共机构节能的成功案例,并指出节能技术创新与模式推广在能源托管中的重要性。他建议建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提升公共机构能效管理水平,为节能降耗提供有力保障。

湖北省浙江总商会书记蒋红雨从企业视角出发,强调了企业在参与公共机构节能项目中的重要作用。他呼吁更多社会资本关注并投资于这一领域,共同推动绿色发展进程。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副会长、国际注册能源审计师苏静表示,作为节能技术的创新者与实践者,绿冷高科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公共机构提供更加高效、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助力实现绿色转型。

另据苏静介绍,在快速拓展节能环保制冷剂市场的同时,绿冷高科还积极进军绿色智能装备领域。目前,绿冷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在湖北大冶启动建设,主体结构已经封顶,生产线设备也将很快铺设调试。依托第五代纳米节能环保制冷剂,将生产节能环保精密空调设备,专供于国内主要通信运营商的机房、通信基站用途,以替代传统机房基站空调。

新华国智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世祥表示,公共机构节能与能源托管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他呼吁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地方政府部门及湖北省节能协会等相关部门领导也分别就湖北省公共机构节能的现状、挑战及政策举措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他们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加速推进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共同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论坛上,湖北绿冷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清辉详细介绍了绿冷高科在节能制冷技术方面的创新与应用。作为一家专注于节能制冷机研发、生产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绿冷高科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了公共建筑空调制冷设备的能效比,在湖北大冶市整市276家公共机构能源托管,实现了30%的综合节能效果,为公共机构节能与能源托管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论坛上,绿冷高科控股集团首席科学家刘秋新隆重发布了绿色制冷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第五代纳米型节能环保制冷剂产品。这一创新产品以其卓越的环保性能和节能效果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视为公共机构节能领域的一大突破。据介绍,该制冷剂产品将广泛应用于通信机房、基站等场所,为绿色智能装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说:“一旦投入使用,减碳效果将是惊人的。”据了解,通信机房、基站保持恒温恒湿,比如一台20匹的精密空调,每小时耗电量约为14.68度,使用绿色智能空调,每小时仅耗电11.01度。一年下来,可节约用电32000度,减少碳排放约30吨,相当于种了20棵3米高的成年树。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公共机构节能与能源托管领域搭建了一个高端对话与合作平台,也为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技术创新与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更大突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