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里的文明——杨学棒

瓷器里的文明——杨学棒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1-21 15: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提到中国瓷器,人们总能想起那些承载着千年文明与历史沉淀的艺术品,近日,一件由著名艺术家杨学棒精心制作的瓷器 ——“霁青盏”,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与文化界人士的目光。这件瓷器不仅承载着千年中国瓷器文明的厚重历史,更通过现代创新演绎,展现出独特魅力。

“霁青盏” 的制作工艺极为考究。杨学棒先生精选珍稀高岭土作为原料,这种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的泥土,为制作顶尖瓷器提供了优质基础。在成型过程中,他采用手工拉坯方式,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工匠的心血与智慧,这不仅是对古代制瓷工艺的崇高致敬,更是在现代机械化浪潮下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超越。

烧制环节,杨学棒先生运用煅烧特殊工艺,经过多次高温的洗礼,使得瓷器呈现出难以言喻的温润光泽。值得一提的是,“霁青盏” 承袭了清代皇室御器的霁蓝釉,宛如蓝宝石般覆盖器物表面,而内部与底足则施以高温青绿釉。这种独特的色彩搭配,既体现了古代御官窑极高的工艺水准,又在现代审美视角下焕发出全新活力。

从外观上看,“霁青盏” 器型端庄大气,传承了中国古代御窑瓷器的文脉,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美学的典雅风范。用手触摸,瓷器细腻如玉的丝滑质感,仿佛能让人穿越千年时光,与古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其色泽瑰丽和谐,具备 “明如镜,润似玉,声如磬,坚如钻” 的特点,轻轻敲击,悦耳悠然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古老而永恒的故事。

这件瓷器既保留了古代瓷器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美学的元素。它不仅仅是一件用于观赏与收藏的艺术品,同时也能在我们的生活实用中发挥作用,更是一件能够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桥梁。

“霁青盏”瓷器不仅仅代表了杨学棒对制瓷极致的要求,更体现了中国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匠心,也感受到了现代创新的力量与魅力。每一件瓷器,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件瓷器,都是一段历史。而杨学棒制瓷作品,无疑是中国瓷器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杨学棒先生是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中国著名艺术家,堪称瓷艺界的翘楚,故宫博物院曾为他主办过个人瓷艺生辉大展,在故宫武英殿展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霁青”的寓意源于中国古代陶瓷文化,霁风朗月比喻宽厚祥和的气氛,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