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伊份:荣膺 2024 中国农业企业 500 强

来伊份:荣膺 2024 中国农业企业 500 强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1-14 09: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期,农民日报社公布的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榜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份榜单汇聚了粮油、畜牧、奶业、水产、食品等多个农业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已然成为衡量农业企业综合实力的权威参照。其中,休闲食品行业的知名品牌来伊份成功入选该榜单,位居全国第 199 位。

 该榜单由农民日报社发起,评选遵循国际通行办法,依据2023年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以及信誉等多维度数据,经层层筛选、严格审核后产生。多年来,该榜单凭借其严谨性与公正性,深受各界认可,是观察农业企业成长、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窗口。来伊份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充分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深厚底蕴与强劲实力。

 来伊份自创立以来,扎根休闲食品领域,一路稳扎稳打。凭借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开创 “乡村作物 城市落户” 的产业链模式,在城乡间架起一座桥梁。过去近 20 年,来伊份累计销售 500 亿农副产品,其中 45 亿来自帮扶地区。在其 200 多家供应商里,30% 已成长为当地农副产品龙头企业,间接带动大量农户增收,给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带动产业链源头 10 余万农民和 30000 多生产工人就业增收。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来伊份积极投身于各地产业帮扶工作,在云南地区的举措格外引人注目。来伊份与昭通的土豆供应商展开深度合作,致力于延伸产业链。凭借创新的食品加工技术,将普通的土豆转变成美味的零食,成功助力小土豆走出云南,为当地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来伊份始终秉持着严格的产品选品标准。其明星商品山椒罗汉笋,原料便源自云南昭通。来伊份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溯源系统,还深入开展精细的市场研究,并将成果及时传达给生产企业,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工艺。在来伊份的推动下,这款山椒罗汉笋成绩斐然,累计销售额超过1.4亿元,年销售额超2000 万元,有力带动了当地罗汉笋收购价的上浮。为了更长远、更有效地帮助当地扩大产业规模,来伊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其合作长达十余年的罗汉笋供应商,在来伊份的努力促成下,于2020 年在昭通市大关县落地并建设加工厂。自2021年投产以来,该加工厂的生产规模持续增长。来伊份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种理念,使得越来越多优质的农产品得以走出深山,走向城市,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品尝到这些来自云南的特色美味。

 上海来伊份公益基金会在各地积极布局,在云南专门成立了云南来公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推出普洱茶、蜂蜜、木耳等特色农产品。该公司充分发挥渠道、管理和品控优势,全方位助力提升当地产业水平,探索出一条精准有效的消费帮扶路径。来公益基金会创立 “来益普”品牌,选用云南西双版纳的优质普洱茶茶叶,从源头抓起,帮助农户提升茶叶种植标准。在下游销售环节,借助线下门店、电商平台等多渠道运营模式,不仅有效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还极大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茶品的多元化需求。另外,“云南百花蜜” 项目成效显著,带动当地5000多户共计1.5万人受益,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有力地推动了更多云南特色产品走进城市市场。此外,昭通的小土豆、筇竹笋等农产品项目同样成绩斐然,为当地提供了300 余个就业岗位。仅在2022年,就联农带农136户农业,发放务工工资1000多万元,助力众多家庭实现显著增收。这些努力不仅促进了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践范例。

 来伊份深谙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性,积极在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同步发力。在数字化浪潮下,来伊份在社区购 APP 上精心开辟了乡村振兴专区,集中展示、销售各地特色农产品。早在 2021 年,来伊份便携手上海市商务委,共同搭建沪喀优品专区,大胆探索直采直销的创新电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农户能直接对接市场,产品销路得以拓宽,而消费者也能以实惠的价格品尝到原汁原味的优质农产品。

 凭借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帮扶举措,来伊份成功入选上海市消费帮扶百县百品产品名录。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来伊份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激励着来伊份在未来持续深化帮扶合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此次荣登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榜单,是对来伊份过往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激励其砥砺前行的动力。未来,来伊份将矢志不渝地秉持务实创新的核心理念,全方位优化产业链条,深度挖掘消费帮扶潜力,精耕细作,持续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企业力量。

 来伊份始终坚守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天条,努力探索、不断进取,力求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健康、美味的产品。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书写更精彩篇章,为行业树立典范,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