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制定的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案例基本情况
学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启智润心、立德树人。
本案例的“1”指的是学校德育的核心:爱国爱党。“3”指的是学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途径:课程、课堂、课后三位一体。“五”指的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
主要做法
1.学校确立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以德育为统领,以爱国爱党为核心,以诚笃为品牌,厚植爱国主义情感,践行爱国主义行为,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目的。
2.学校全方位全程推进,让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1)课程建设。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德育课程
体系,专门开设了《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等方面,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伟大成就,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注重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网上爱国主义教育空间建设,丰富教育内容,推动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形成课堂合力,让师生零距离感受祖国壮美河山和悠久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课堂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老师们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参与志愿服务、关心国家大事等。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道法教师通过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地校教师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科教研活动,交流分享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各班主任定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如“红领巾爱祖国”、“我爱我的祖国”、“我为祖国点赞”等。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包括诗歌朗诵、歌曲演唱、故事讲述、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课后实践。丰富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听取讲解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制作手抄报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学校定期举办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讲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演讲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制作展牌,成立宣讲队伍,从伟大建党精神到青藏铁路精神、科学家精神等,让共产党人的伟大品质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食粮。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宣传、义务植树等,让学生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四、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五条有效办法
1.开展家校共育。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家长红色教育大讲堂,向家长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亲子共读红色书籍”“家庭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开展红色资源共享。学校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邀请老红军、英雄模范、专家学者等进校园,为学生讲述革命故事、先进事迹和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
与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单位合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
3.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利用“晨读”“午诵”“课后托管”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每天20分钟,早读10分钟,午诵或托管10分钟。通过诵读经典,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亲近中华经典、热爱祖国语言文字。通过“家乡非遗手造”、“小百家讲坛”、“城阳文化寻根”、“茶道研习”等活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4.开展节日、节气教育。依托“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教育契机,引导师生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创新形式和载体,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增进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5.开展以美育德、以体育德、以劳育德活动。艺术教学中,组织书法、绘画、剪纸、拓印等社团活动,将民族英雄等人物和故事,以美术形式呈现在学生作品中,在校园展览。体育比赛中弘扬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精神,激励学生心系祖国、刻苦锻炼、报效祖国。在劳动教育中开展农耕文化教育,非遗传承制作,在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对古老祖国的热爱。
五、工作取得的成效
1.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显著增强。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加深厚。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们在各类比赛和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
3.学生的品德修养得到了有效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学生们在班级和学校中更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
六、工作启示
1.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等各个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格局。
2.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实践体验。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要注重实践体验。学校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虽然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战场,但离不开其他责任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包括学校、家庭、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责任义务。各方唯有协同努力,才能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这门国民必修课,将爱国主义精神的种子埋进年轻一代的心中,让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崔志建 潘丽 吴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