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编织”幸福

在希望的田野上“编织”幸福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4-12-10 14: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衡阳耒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以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编织乡村振兴和美幸福画卷。

烟稻轮作 ,是稳收增收的幸福

“耒阳市地处北纬26度黄金地带,既适宜烤烟生产,又适宜水稻生产,实行烟稻轮作能有效提高烟田的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更能充实农民们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提高农民们的幸福感。”耒阳市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耒阳市局(分公司)主动扛牢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融入重农抓粮大局,以“烟稻轮作”为发力点,积极加强与耒阳市农业农村局的合作,大力推行“烟田共建、设施共享、技术共构、主体共育、产业共融”的“五共”粮烟协同发展模式。据统计,2024年耒阳市烟稻轮作推广率已达到100%,综合产出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耒阳市的烟后稻)

为了更好地服务烟农、服务烟区农业生产,耒阳市局(公司)在完善“烟叶+水稻”的农业发展模式的同时,还积极推动“烟、粮、菜、养、旅”融合发展。截至目前,耒阳烟区已建立烟稻公园2个、产业综合体2个,“烟叶+N”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逐渐成型,有效带动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助力烟农增收。

农机融合 ,是减工降本的幸福

耒阳市处于衡阳盆地南部向五岭山脉的过渡地段,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连片集约土地田块有限,土壤黏性较大,机械化作业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帮助烟农实现降本增效,耒阳市局(分公司)积极对接福建永顺农机厂,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田块布局等差异性要素,联合探索适合南岭丘陵烟区的农机作业模式,成功研发适宜当地烟叶生产环境的新型培土机,目前全市推广使用覆盖率达到65%以上,有效减轻了烟农生产劳动强度。

“这台新机子完全可以将沟底的土覆盖到烟叶根部,不用我们二次返工,真的是省心省力省事。”马水镇的烟农罗满元满意地说道。

(烟农使用新型培土机)

据统计,2024年耒阳市烟叶生产环节中翻耕、起垄、育苗、植保机械化作业率都已达到100%,施肥、培土等环节机械化作业率也有所提升,顺利获评“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在机械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烟农用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未来将努力把全市的生产用工降至15个以内。

专业服务,是提效提能的幸福

近年来,为了提升烟农的幸福感、获得感,耒阳市局(分公司)聚焦专业化服务,积极与知识水平高、种烟效益好、合作意愿强的“新农人”合作,培养他们成为烟农合作社的“领头人”,推动构建“烟草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服务体系。

(联合开展烟农培训)

据统计,耒阳市现有烟农合作社1家,培育烟叶生产环节专业化服务人员500余人,组建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6支专业化服务队,每年按照生产节点联合耒阳市局(分公司)开展技术培训并提供生产托管服务,目前已达到专业化育苗、翻耕、植保、烘烤、分级服务覆盖率100%,成功推动烟叶生产从“单打独斗”向团队化、链条化生产转变。

据悉,在烟草公司、烟农合作社和烟农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耒阳市烟叶种植技术落实率达到100%,烟叶亩产值超4600元,真正实现了减工降本、多方共赢。

未来,耒阳市局(分公司)将继续坚持以烟稻轮作为抓手、以农机融合为方向、以专业服务为重点,奋力书写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共同绘就“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曾祥君 盛思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