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栋,这位毕业于哈佛大学与同济大学,并拥有中国、荷兰、美国多地工作经验的设计师,以生态为设计的核心媒介,在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视角。他始终关注生态可持续与公共性的平衡,通过一系列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与设计探索,为城市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他的作品不仅致力于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更追求社会责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在国内外设计竞赛中屡获殊荣,成为生态设计领域的先锋人物。
在“城市灌溉——唐山水塔广场设计”中,朱旭栋将传统农业灌溉的概念延展到城市空间,以促进水、植物与人类活动的共生为目标。这座位于裕华西道的水塔是唐山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但随着现代化供水系统的建立,水塔逐渐失去了功能价值,并成为城市角落中的荒废地标。朱旭栋在设计中保留了水塔的工业记忆,同时通过生态技术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水塔顶部新增了雨水收集装置,与地下蓄水池协同运作,为广场中的互动喷泉提供水源;太阳能板与健身发电装置的结合,使整个系统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设计还通过外伸窗口和数字交互系统,将水资源循环与节能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市民面前,从而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这个项目不仅更新了城市遗迹,更通过教育与休闲功能的结合,为生态设计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荣获了BLT BUILT DESIGN AWARDS 2022年度新锐建筑师奖、2023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大奖可持续建筑金奖以及2022亚洲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建筑与城市规
划类金奖,体现了设计在生态与公共性领域的创新探索。
在“60度角生态驿站——崇明区东滩绿道驿站品质提升”项目中,朱旭栋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置于设计的核心。崇明东滩生态保育的“鸟进人退”策略,为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在这个项目中,等边三角形的稳定性成为驿站结构的象征性设计语言:屋顶下方为骑行者提供了舒适的休憩空间,而顶部则通过垂直绿化和雨水收集装置,为昆虫与鸟类创造了友好的生态栖息地。三处驿站分别结合了东方白鹳、三佛讲堂与中华鲟的文化元素,通过深灰、赭红与蓝绿的主题色彩,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融入设计之中。项目不仅实现了生态与休闲的平衡,还助力了崇明东部生态旅游区的发展。这一设计荣获了2024上海基础
设计竞赛二等奖,是生态设计理念与实践的又一次成功结合。
而在“绿色中岛——嘉定区嘉罗110kv变电站品质提升”项目中,朱旭栋尝试通过双层表皮的策略,将功能性建筑转化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节点。设计利用南侧与东侧阳光充足的优势,布置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可机械开合的设计,为不同季节提供最佳的储能效率,同时兼顾遮阳与庇荫功能;北侧与西侧则通过穿孔铝板与嵌入式种植槽形成生态绿墙,为植物生长提供空间,并对邻近的住宅小区起到了视觉与生态的保护作用。场地的设计进一步延伸到南侧,通过新增线性街道公园,将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与原本孤立的建筑功能有机结合,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一项目同样在2024上海基础设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展示了基础设施与生态设计深度融合的可能性。
从唐山的水塔到崇明的驿站,再到嘉定的绿色中岛,朱旭栋的每一个设计都在诠释着他的核心哲学:以生态为媒,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共生的纽带。他的设计从不局限于形式的美感,而是以系统性的思维深入探索如何通过设计,创造可持续的公共空间,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这种设计哲学不仅为他的作品赢得了广泛认可,更为未来的城市提供了创新的范例。
未来,朱旭栋希望继续以设计为媒介,将创新理念与生态实践结合,用不同尺度的设计为城市与自然搭建更广阔的桥梁。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在提醒我们:设计不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更是为人类与地球的未来创造无限可能。(文/梁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