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优质本科教材遴选结果的通知》,鼓励北京各高校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充分发挥“优质本科教材”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有力支撑高校专业发展建设和实践创新教育改革,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由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策划,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刘沫潇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打造的《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数字教材获评2024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项目,是所有获奖教材中唯一的一本数字教材。
《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数字教材自2022年8月出版以来,因其跨学科交叉属性和数字教材形态等鲜明特色,深受广大师生青睐,被广泛用于大学英语、英语专业、新闻传播等的跨文化交际类或国际传播类课程教学。
该数字教材从跨文化的视角切入,将国际传播专业知识和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跨学科有机融合,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流程,探索出信息化时代下院校依托数字教材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字教材,它有何特点?
数字教材利用互联网、数字媒体、大数据等技术,融教材、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于一体。
数字教材不仅继承了纸质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还具有富媒体性、交互性、关联性、个性化和智能化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数字教材突破纸质教材的局限性,由数字内容、移动终端、教学云平台等要素构成,能承载无限容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灵活的学习体验。
相比传统纸质教材,《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数字教材有哪些突出特点和优势?
1. 新型数字化教学系统。相比传统教材或纸数融合教材,该数字教材构建了集多模态学习资源、互动式教学过程、智能化评价手段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系统。
2.“双师”教学体系。《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数字教材帮助院校构建跨学科融合、多教师联动、人师机师协同的新型课堂,开展双师教学(课堂教师+线上导师),线下课堂老师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案例讨论、实操活动来锻炼应用能力;线上导师拓展跨文化知识,补充跨专业的传媒知识,并且穿插直播课分享和解读最前沿的国际传媒资讯,赋能课堂教学。
3.人工智能助教助学。数字教材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评全环节,并推出了AI助教、语音评测以及练习题AI智能评阅功能。
4.内容动态更新迭代。数字教材打破传统教材对知识传授的物理化禁锢,延展教学时空,直播学科动态,数字教材迭代,持续优化、拓展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通过直播课,阐释核心传媒概念,分享前沿国际传媒资讯,解读国际传播案例,赋能教学。
5.大数据学情监测。教师在使用数字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评价与反馈,开展学情监测,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基于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和学习结果数据,刻画学生特征,辅助教师和院校从学生、班级等多个维度更好地掌握学情。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监测,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教师、学生,从而更加准确、有效地监测、评估教学质量状况,真实反映学生需求、学习形态与偏好等特征,为提高学习绩效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该数字教材自出版以来,被近百所高校师生选用,在内容层面和教材形态层面,均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下面是部分师生的心声:
授课教师的体会
《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这本数字教材具有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老师高效备课,并开展个性化教学,尤其是通过直播课,师生都能开拓眼界,将理论学习联系客观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教材通过教学任务,指引师生明确教学重点,并通过课前在线预习—课中双师授课—课后线上练习巩固提升,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国际传播能力。
本门课程期末考试中的一个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制作视频来讲述中国故事。最终,学生们提交制作的视频让老师们叹为观止,效果超出了想象,学生们对于如何讲述中国故事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任课教师们一致认为,这门课程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跨学科融合,可以把语言和传媒知识有机融合,帮助学校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学生反馈
通过学生期末时给出的学习反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肩负国际交流任务有一定认知,并可以明确感受到该文化传播任务之艰巨,并将承担使命、砥砺前行。同时,学生也能够指出,世界知名媒体的报道也并非完全客观,不能盲从,而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和独立思考,才能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教育部发布的《“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指出: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提升教材新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数字教材为引领,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规范性强、集成度高、适应性好的示范性新形态教材,探索构建灵活、开放、规范的新形态教材建设与管理运行机制。
《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作为数字教材的前沿探索者,此次获评2024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既是对该教材内容质量的认可,也是对数字教材新形态的肯定。
我们相信这本数字教材能够切实帮助广大青年学子提高其国际传播能力,帮助他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