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相辉映,“奏响”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

古韵新声相辉映,“奏响”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

来源:中国网政务 2024-11-25 11: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8日,由浙江音乐学院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高质量发展暨创作表演教学系列活动在浙江音乐学院圆满落幕。活动从11月9日开启,包含第九届国乐艺术节、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首届中国民乐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与推广计划研修班、第三届全国民族乐团团长联席会议和第二届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发展研讨会四大板块。系列活动以“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传承与创新,促进音乐教育与创作表演的深度融合。

在为期9天的时间里,来自国内外众多音乐界专业人士及国乐爱好者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见证了这场备受期待和瞩目的文化盛会。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彰显文化自信、站稳文化根基、传承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此次在浙江音乐学院举办的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高质量发展暨创作表演教学系列活动,不仅是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盛宴,也是民族文化交融交往的纽带,更是中国文艺培根铸魂的实践,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迈向新的高度。

以突破之举引领新时代国乐之“风”

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民族乐队学院承办,浙江音乐学院艺术处协办的浙江音乐学院国乐艺术节,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第九届国乐艺术节更是精心策划了16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会、7场内涵丰富的讲座、2场意义重大的研讨会和1场汇聚国内民族乐团团长的联席会议,涵盖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艺术节期间,“浙江音乐学院江南丝竹音乐中心”的成立成为一大亮点。江南丝竹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顺利召开,浙江音乐学院江南丝竹音乐中心在研讨会上正式揭牌成立。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再次奏响当下古韵新传的崭新篇章。

现场,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与江南丝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沈凤泉共同为浙江音乐学院江南丝竹音乐中心揭牌。王瑞教授介绍,江南丝竹音乐中心将建成集教学研究、传承传播、表演创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科研创表平台,并与其他艺术科创平台一样,秉持着开放性原则、国际化视野,为所有致力于推动江南丝竹音乐传承发展的专家学者提供平台与服务,“希望大家以江南丝竹音乐中心为纽带,在传承弘扬江南丝竹中寻找中国民乐的“根”与“魂”,使其作为中华文明源远历史和辉煌成就的重要瑰宝与世界分享,从而提高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传播力,不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11月13日至14日期间,研讨会还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包括顾冠仁的《传统乐种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周峰的《江南丝竹前世今生》、沈凤泉的《江南丝竹音乐乐派是怎样形成的》等,11月13日晚还举行了《江南雅韵——浙派古筝艺术与江南丝竹专场演出》,观众们领略了一场独具魅力的浙派古筝和江南丝竹音乐融合之旅。

此外,第二届全国扬琴新作品创作与演奏研讨会以“全国扬琴新作品跨界融合专场音乐会”、“全国扬琴新作品独奏专场音乐会”、“全国扬琴新作品创作与演奏研讨会”以及著名作曲家徐昌俊、杨青举办的两场学术讲座贯穿。活动旨在积极推动全国扬琴艺术的创新与进步,为扬琴艺术家与作曲家们提供展示与交流新作的良机,共同研讨扬琴作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创新之意共话民族音乐传承

11月17日,作为重要活动之一的“第三届全国民族乐团团长联席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河南民族乐团、湖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安徽民族管弦乐团、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成都民族乐团等全国各地的民族乐团团长齐聚浙江音乐学院。

今年,大家围绕“民族管弦乐人才培养、加强中国民族乐团原创作品产出、中国民族乐团发展机制”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各位团长积极分享经验,交流碰撞观点,凝聚中国民族乐团的发展共识,为新时代中国民族乐团的发展出谋划策。

现场,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栾冬对三届全国民族乐团团长联席会议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新时代文艺创作、民族歌剧和民族舞剧与民族管弦乐的渊源与发展、联合委约作品、乐队学院教学体系建设、乐器改革、青少年民族音乐普及等方面进行分享。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骆蔚坦言,民族乐团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现代审美的巧妙融合,“要特别关注乐团内部的管理运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

当晚,浙江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学院艺术总监王甫建教授携民族乐队学院、民族室内乐团成功上演《春秋——民族器乐协奏曲专场音乐会》。“四部作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音乐素材的艺术潜力,巧妙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将现代创作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当代民乐协奏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之作。”王甫建教授在音乐会开场前介绍道。

音乐会精选二胡协奏曲《太阳祭》(张朝曲)、笛子协奏曲《愁空山》(郭文景曲)、唢呐协奏曲《唤凤》、琵琶协奏曲《春秋》,特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石海彬、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青年教师魏思骏、中央音乐学院二胡专业博士研究生王楚婷联袂出演。

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和深刻的艺术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充分展现了浙江音乐学院在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艺术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成果,并以此为载体,推动中国民族乐团的原创作品产出,在发展中守正创新,呈现更多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民族音乐。

以传承之心助力青年人才发展

中国民乐,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忆,它以独特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智慧。11月13日——18日,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浙江音乐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民乐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与推广计划研修班,吸引了国内众多最具潜力的优秀青年民乐人才。

11月13日的开班仪式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党支部书记王书伟对学员们寄予了厚望,同时强调了中国民乐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此次研修班对于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乐事业的希望。深入推进新时代青年人才工作,对于确保民乐艺术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具有重要意义。”吴玉霞会长现场表示。

据介绍,此次研修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从举办的“国韵杯”“华乐杯”“青少年作品征集”等相关活动的优胜者,以及指挥、理论评论、创作、乐改等专业委员会的推荐中,锁定了数十位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

研修班邀请了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与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等一众知名文化学者、民族音乐演奏家、作曲家担任讲师,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调研参观等形式,从演奏、创作、民族音乐发展的深刻见解以及文艺事业发展的使命担当等方面集中为受训人才进行充实提升,发掘和培养了一批热爱民乐、技艺精湛、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为民乐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