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非遗火热“出海” 让非遗成为连接文化的桥梁

乡村非遗火热“出海” 让非遗成为连接文化的桥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08 16: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登上国际舞台,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深厚魅力。借助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交平台的传播,乡村非遗走出阡陌、跨越山海,正逐渐成为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社交媒介,非遗火热“出海”,其中的创新探索值得关注借鉴。

11月1日,由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和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可持续设计”展览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小红书乡村工坊带头人、云南白族扎染非遗传承人张翰敏与青年时尚设计师陈盛韬参加了“新锐当代设计赋能非遗创新发展”的专题沙龙讲座,并作为代表分享了他们经历的云南扎染创新求变之路。“一门传统手艺,能否具有年轻的生命力,取决于手艺人的心态与思维。”古老技艺在现代生活场景中缺乏用武之地,与高效而标准化的工业产品相比难以凸显优势,一些“内秀”的非遗作品无法切中年轻人的审美点等,都是传承者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青年时尚设计师陈盛韬分享“新锐当代设计赋能非遗创新发展”

传统扎染都是蓝色的,能不能把扎染做成粉色?在小红书公益的平台链接下,白族扎染传承人张翰敏和青年时尚设计师陈盛韬开展了共创合作,几个月后,他们合作设计的粉色扎染长裙亮相,吸引足了目光,并被国内演艺明星演绎、话题登上平台热搜。这种设计上的“双向奔赴”,既能让传统非遗“不是埋在土地里,而是从土地里长出来”,让非遗产品更加贴合年轻人的审美感知,从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也能为新锐设计师们提供创作灵感,在“和大自然商量着来”等古老智慧中汲取营养。

在此过程中,平台起到的链接作用不容忽视。理想的公益扶持,绝不局限于金钱上的扶助,或是单纯的一节课、一次集中培训,而是要回归人的成长本身。除了促进非遗手艺人与原创设计师的创意碰撞,小红书还积极引入资源,为乡村工坊带头人拓宽本土文化的国际视野,助力其亮相各类国际活动。

在今年的法国秋季戛纳电视节(MIPCOM)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同组织中国视听机构设立了“中国联合展台”,并举办了“聚焦中国”系列活动。小红书应邀参加了“聚焦中国:视听内容文创展”,推举了包括云南白族扎染在内的四类非遗项目参与活动。小红书通过纪录片、实物展示、图片展板和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向国际观众全方位介绍中国非遗,并展示了这些非遗在影视作品中的精彩呈现,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展台还设置了白族甲马印刷和彝族刺绣嫁衣试穿等互动体验环节,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乡村和特色非遗出海、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同时,小红书还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让非遗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在今年中国电视剧塞尔维亚首播仪式上,小红书公益定向帮扶的白族扎染、白族甲马、彝族刺绣等乡村工坊的手工艺作品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参与展出,让塞尔维亚民众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汇聚3亿用户的生活经验共享平台,小红书承载着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和审美趋势,平台上出现了“年轻人穿着汉服点亮世界地图”、“海外游子在街头摆摊卖漆扇”等多个文化热点,非遗手艺人、乡村工坊的带头人们也在不同的生活趋势中汲取创作灵感,让老手艺不断更新迭代,真正“活起来”。未来,小红书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老手艺链接新朋友,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文化交流,以更创新的形式展示传统文化之美,为中华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贡献平台力量。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