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到,收晚稻。金秋时节,浏阳大地尽染金黄,种植烤烟后,如今轮作的水稻也陆续成熟。田野里,古港镇宝盖寺村村民王少华正在忙着收割晚稻,日子忙碌且充实。“收完烤烟,再收一季水稻,又能多一笔收入。”
收割机在烟后稻田收割晚稻
在浏阳,稻烟轮作已成为烟农们每年的“固定动作”。金叶田里稻花香的背后,是浏阳市烟草专卖局等部门近年来积极推进粮烟协同发展,助力烟农增收、粮食增产、烟区稳定、产业融合的动人实践。
烟稻轮作,种出好“丰”景
王少华在查看烟后稻稻穗
地处罗霄山腹地的浏阳,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是发展烤烟和粮食生产的理想区域。
一直以来,浏阳都致力于提高农田利用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中,就包含利用农田资源,构建“烟粮协同”的现代农业体系。
“明年我的大女儿和女婿也要跟着我种烤烟,我给他们灌输的第一个理念就是烟和稻要协同发展,这样才能效益最大化。”王少华有着26年的种烟经验,一步步发展了家庭农场和农机合作社,如今是远近闻名的烤烟和水稻种植大户。
今年,王少华种了150亩烤烟,相应也轮作了150亩水稻。“农民最看不得把田空在那里闲置了。”王少华说,烤烟和晚稻都是季节性作物,烟叶收完后正好接着种水稻,时间上“无缝衔接”,可实现一地两用一年两收。
“种完烤烟后的地再种水稻,既利于晚稻对‘冗余’肥料的吸收,也能使水稻病虫害显著减少。”市烟草专卖局沙市烟草站烟叶技术员曾德武介绍,就像人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元素一样,土地也需要时常换换“口味”,轮作不一样的作物。
为了普及和推广稻烟轮作,市烟草专卖局一方面积极在技术培训中科普轮作的科学根据,另一方面则积极推进育苗大棚、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烟苗移栽后,将烤烟育苗工场免费提供给农户作为水稻的育苗基地,闲置烤房用于烘干稻谷,实现粮烟基础设施共享。”
“事实上,很多烟农不但是种烟的里手,也是种粮的行家。”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浏阳已全面实施烟稻轮作模式,一季烟叶一季水稻的循环生产模式有效保育了土壤,为来年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王少华就是稻烟两优的一个典型,其开办的家庭农场涵盖烤烟、水稻、育苗、农机服务等多个产业,他的农机合作社也成了当地农业服务的重要力量,可提供育苗、管护、收割、烘烤等订单式一条龙服务。
金叶联金穗,“慧”农更惠农
收获烟后稻
“第一次种烟,收成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我非常惊喜。”放下焊枪拿起锄头种烤烟的新烟农陈及盘算了下今年的收成,“去掉成本,差不多有近10万元的收入。”
从入行种植烤烟伊始,陈及就树立了稻烟轮作的意识。“只要有时间,每期金叶讲坛和技术人员的现场培训会,我一个不落全都参加。”由于对部分农事还不甚了解,陈及今年稻烟轮作中的水稻种植部分暂时交给他人打理,但他已经购置了起垄机,准备来年把烤烟和水稻都种好。
得益于市烟草专卖局无微不至的技术辅导和农业机械设备在浏阳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烟农尝到了稻烟轮作的“甜头”,不少年轻人也回乡当起了“新农人”,像陈及这样的年轻面孔在田野里越来越常见。
以烟稻轮作为例,市烟草专卖局的技术人员在指导烤烟种植之外,还会扶上马再送一程,针对性开展烟后稻种植技术辅导。
“我从去年开始种烟,以前对于农事也是一窍不通,但在烟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如今烤烟和水稻都种植都步入了正轨。”淳口镇狮岩村的杨龙今年35岁,也是一名新生代烟农。
杨龙的烤烟和水稻收成连续两年都非常可观,如今他正在着手流转更多土地,扩大种植规模。“背后有专家的技术辅导,我干起来更有底气。”杨龙说,今年雨水偏多,他在技术人员的提醒下,把烟田的排水沟做得格外扎实,因此避免了不少损失。
“科学的种植方式和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是推动稻烟融合,助力烟农增产增收的关键一环。”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烟草专卖局技术人员对烤烟种植实施全流程化技术指导,烤烟种植、大田管理、烟叶采收、烟叶烘烤、交售……每一个环节都有技术人员在一线提供“保姆式”的服务。
与此同时,市烟草专卖局联合厂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烟叶生产机械装备研制和改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烟农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浏阳烤烟种植过程育苗、深耕、起垄、追肥已实现100%机械化作业,植保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超70%。
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服务和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致力于促进稻烟轮作产业高质量融合,坚持“以烟促粮、以烟稳粮”的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真正实现生产“金叶子”、守好“米袋子”、鼓起“钱袋子”,让农田“四季不闲”,让烟农的日子越来越红火。(邱伏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