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郯城县重坊镇: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文旅融合 打造生态文旅型乡村振兴样板

临沂市郯城县重坊镇: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文旅融合 打造生态文旅型乡村振兴样板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10-21 16: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临沂市郯城县重坊镇依托滨水沂河的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发挥银杏文化、知青文化优势,以农文旅融合为特色助推乡村振兴,努力探索生态文旅型乡村振兴新路径,着力建设实力的、农民的、活力的、宜居的、奋进的沂蒙乡村。

一、围绕生态宜居,打造“内外兼修”的和谐乡村。

重坊镇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目标,统筹谋划,科学规划,全镇共建成省级美丽乡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4个,县级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贾湾示范片区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实现了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由“一时美”向“常态美””、由“外在美”向“人文美”、由“一枝独秀”向“花开满园”转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生态基础。

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按下“美颜键”。重坊镇精准发力,补齐“双基”建设短板,重点开展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汪塘整治、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亮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等9项整治建设。健全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全覆盖;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全镇建成公厕18处,做到了户厕“应改尽改”,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以上;同步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镇建设污水处理站1处,实现了镇驻地农户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村庄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创新乡村治理为乡村吹进“文明风”。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同步推进,通过各支部示范带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37支,“飞燕”志愿服务队37支,组织开展站岗巡逻、金晖助老、环境整治、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70余次,惠及群众6000余人次。同时,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开展“立家风、树家训”活动,开展“最美重坊人”、“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精神激励的方式,凝聚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一年来共计评选先进典型165人,打造示范村3个。同时,积极探索村级“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结合开展治安管理、化解矛盾纠纷、倡导移风易俗等治理热点,探索乡村治理新局面。

二、围绕产业兴旺,打造“文旅融合”的富美乡村。

近年来,重坊镇以绿为线、以红为点,以银杏观光游不断带动红色体验游、田园采摘游、民俗文化游等,探索出“绿色+红色”融合发展的文旅融合新业态。

深耕银杏文旅资源,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一抹绿”。作为重坊镇的一张靓丽绿色名片,中华银杏园也是郯城县第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园区旅游项目推进过程中,重坊镇注重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统筹农业景观和体验功能,努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田园风光。项目建设注重保护改善沿沂河乡村田园生态风光及沂河湿地状态,依据功能划分不同的景观节点,融有机种植、花海树屋、文创体验、湿地观鸟、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建成总面积800余亩的银杏广场、生态景观带、观鸟台、民俗文化体验区等,游乐设施日趋丰富。以中华银杏园为起点延伸绿色旅游线。距离中华银杏园不远的徐出口村,东濒沂河,北临武河,银杏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现有胸径25厘米以上的银杏树1.8万余株,森林覆盖率达80%,是鲁南苏北50万亩银杏种植区的核心,银杏产业及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基础得天独厚。立足天然的资源优势,重坊镇以“一湖一渠半城银杏,寻踪田园四季繁花”为主题,在徐出口村打造银杏部落,运作引水、造景、添小品“三大项目”,建设明代徐氏祠堂、白果坊、空中步道、桃花云溪、幸福林、四季特色采摘园、6条主题花巷、时光隧道等“出口新八景”。

追溯知青岁月脚步,做热乡村文化旅游。为推动发展“红色+绿色”深度融合的生态旅游业,重坊镇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旅游资源内在潜力,加大资金投入,打造红色旅游品牌。1974年12月到1978年10月,来到重坊公社的知青有344人,居全县之首,是全县最早入驻知青的乡镇。为了缅怀历史,凝聚人心,将听从指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反哺家乡的知青精神发扬光大,重坊镇在宋园村建设知青馆,以知青岁月为主题,以知青精神展馆、知青生活院、农事互动体验区等为媒介,着重体现知青文化。

重坊镇“绿色+红色”融合的多个文旅项目,集合了生态观光、娱乐休闲、餐饮住宿、特色购物等旅游元素,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该镇到访游客突破50万人次。

三、围绕人才引擎,打造“文旅人才”新高地。

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近年来,重坊镇以打造人才“聚集区”“蓄水池”“助推器”为抓手,做优乡村振兴人才“生态链”,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重坊镇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其中人才振兴工作主要由镇党建群团办公室负责,各负责人单位加强联系沟通,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格局。

打造特色化乡村人才使用与培育路径。重坊镇从文化和旅游专业性角度出发,加强对文旅从业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从业素质,全年共开展培训12次,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同时充分挖掘更加熟悉情况、更具乡土情感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本土人才,截止目前共培育相关人才30余人,形成人才带头发展文旅产业的“头雁效应”。(盖云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