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特别是“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以及全国唯一一座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博物馆——铁道兵博物馆,为党校开展党性教育、推进特色办学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近年来,金口河区依托辖区红色资源优势,搭乘党校分类建设东风,用好用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积极探索特色办学之路,不断提高党校办学质量和党性教育水平。
中共乐山市金口河区委党校校园
依托红色资源,建好特色阵地。中共乐山市金口河区委党校以县级党校分类建设为契机,按照高水准建设“一校一点两片区”的思路,将本地红色资源统一纳入党校发展规划,扎实抓好党校阵地建设。“一校”即建好党校新校区,成功争取占地20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红华公司电大培训中心用于区委党校迁建,在校舍外观、教学场所、活动场地植入三线建设文化元素,成功打造具有“工业遗韵”特色的“红色学府”。“一点”即增设铁道兵博物馆教学点,将铁道兵博物馆闲置办公用房作为区委党校教学点予以改造,建成能同时满足2个班80名学员参加培训的教室、主题党日活动中心等。“两片区”即打造两个现场教学片区,对纳入规划的铁道兵博物馆、金口河区烈士陵园、红华生活区等10余处红色资源,采取声光电、多媒体、场景模拟以及AR、VR等新技术予以改造提升,增强体验感、参与感、代入感,成功打造铁道兵精神现场教学片区和三线建设精神现场教学片区,铁道兵博物馆入选乐山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
铁道兵主题雕塑
学员在红华记忆街区进行现场教学
挖掘文化内涵,研发特色课程。中共乐山市金口河区委党校以党性教育要求和干部培训需求为导向,成立铁道兵文化研究协会,组建“党校教师+铁道老兵+专家学者+本土人才”组成的特色课程研发团队,深度挖掘成昆铁路建设、三线建设等本土红色资源的基本脉络、历史贡献、时代价值,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课程体系。先后打造《铁道兵精神的深刻内涵及时代价值》《成昆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三线建设在金口河》《褴褛开疆挺脊梁——乐西抗战公路的修筑历程》专题课程4门,《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缅怀徐文科烈士》等现场课程3门,收集整理《成昆铁路(1974)》《永远的铁道兵》《大三线》等10余部纪录片和《图说铁道兵》等20多种图书作为辅助教材,初步形成了“专题课程+现场课程+辅助课程”的特色课程体系。
传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微党课
整合红色资源,打造特色线路。中共乐山市金口河区委党校围绕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三线建设精神、抗战精神三大主题,按照提炼主题、聚焦亮点、树立品牌的思路,将铁道兵博物馆、关村坝火车站、金口河区烈士陵园、红华三线记忆街区、乐西抗战公路遗址等12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形成“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血肉筑路、褴褛开疆”等3条现场教学线路,辐射周边3个县区,初步构建以红色遗迹为“点”、历史脉络为“线”、红色精神为“面”的红色教学体系。配套开发《小平视察》《一炮轰出来的火车站》等微党课,编排大三线舞台情景话剧《转转花开》,提升现场教学感染力。目前,铁道兵博物馆已成为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场所,年均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主体班学员在铁道兵博物馆重温入党誓词
创新培训模式,开展特色培训。中共乐山市金口河区委党校依托铁道兵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创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式,综合运用“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研讨教学”等形式,让学员走出校门、走出课堂,以实物、实景、实事为载体,推动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入情,努力打造“铁军铸魂”党性教育品牌。围绕传承铁道兵精神主题,通过开展以上一堂专题党课、瞻一处红色场馆、走一段成昆铁路、唱一支红色歌曲、温一遍入党誓词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体验教育“五个一”活动,让学员深刻领会铁道兵精神的形成历程和深刻内涵,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围绕弘扬三线建设精神主题,通过观看大型舞台情景话剧《转转花开》,参观“红华印象”大型图片展,让学员深刻体会三线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创业艰辛,引导他们厚植家国情怀、振奋时代精神。2020年以来,全区以铁道兵博物馆教学点为主的红色阵地,已先后承接本地主体班40余期3500多人次、省内外90多个团体和单位7000多人次开展党性教育培训。
(中共乐山市金口河区委党校专职教师 张小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