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了!我国主雨带向长江中下游转移 防汛形势严峻

今年梅雨开场就十分“暴力”。19日白天,暴雨、大暴雨重心就已转移至安徽、江西北部等地,尤其安徽黄山出现持续强降雨,累计雨量已达大暴雨级别。

入“梅”了!我国主雨带向长江中下游转移 防汛形势严峻

来源:中国天气网    2024-06-20 06:45
来源: 中国天气网
2024-06-20 06: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入“梅”了!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和未来预测的综合分析研判:

  • 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已于6月17日开始,较常年(6月14日)偏晚3天;
  • 江淮地区在6月19日入梅,较常年(6月23日)偏早4天。

今年梅雨开场就十分“暴力”。19日白天,暴雨、大暴雨重心就已转移至安徽、江西北部等地,尤其安徽黄山出现持续强降雨,累计雨量已达大暴雨级别。

20日,广西北部、贵州、江汉、江淮、江南北部和西部仍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1日-24日,长江中下游等地强降雨持续,预计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西南地区等地将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强降雨带北抬、暴雨大暴雨重心转移的背后,反映了今年以来天气形势的重大调整:我国主雨带正从华南、江南南部等地,转移至长江中下游沿线及江淮、黄淮南部等地。

具体来看:

  • 20日开始,副热带高压系统(下文简称副高)开始北抬,控制华南地区及江南南部一带;
  • 21日开始,北方还有高空槽发展为冷涡并持续东移,它不仅给北方地区带来降水,同时也引导弱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交汇,将在江南北部、江淮一带上空形成低空切变线系统,形成典型的梅雨降水形势,并持续制造强降雨。

△ 过几天就有好看的新图用了,今天大家再凑合看看……

因此,21日至23日将是后面这新一轮强降水的核心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将成为暴雨、大暴雨最集中区域。

由于副高主体北上、暖湿气流强,西南地区东部至淮河流域不稳定能量充足,冷空气南下触发“爆点”,出现雷暴、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概率较大,警惕持续强降雨的同时,也要做好强对流天气防御。

总体来看,未来几天,贵州、广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浙江北部等地,降雨频繁、降雨量偏多,尤其是贵州、广西等地叠加前期强降雨,致灾风险极高,建议严加防范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城乡积涝等灾害。

长江中下游也将进入防汛关键期。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表示,梅雨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致灾风险高,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受降雨影响,长江上游来水波动增加,两湖水系将发生明显涨水过程。初步预计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未来5天涨幅约0.5米至1.5米,此后还将继续上涨,降雨落区内部分支流可能发生超警及以上洪水。

水利部已于6月19日12时针对安徽、湖北省启动水利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图片来源:长江流域气象中心

此外,前期气象干旱发展的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南部等地,降雨虽利于气象干旱缓和,也要警惕可能出现的旱涝转换。

最后关注下广西,之前,前汛期广西降雨就已“超标”不少,这次主雨带东段北抬,但这两天,雨带西段仍停留在广西北部,并制造持续强降雨。

△ 据广西气象部门统计, 6月12日20时以来,桂林、柳州、河池、贺州、来宾、南宁、百色、崇左等地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今天早晨,桂林水文中心一度升级发布洪水红色预警。

好消息是,20日开始,广西降雨也将明显减弱,包括广西在内的华南地区要从“雨雨雨”模式转为闷热“桑拿”模式了……

前文说到,副高主体将稳定控制华南及江南南部,这意味着这一带地区的高温天气将逐渐发展,预计21日-23日,不仅广东、广西和福建,浙江、江西、湖南都将有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出现。大城市中,福州20日-25日将连续出现高温。

相比北方的干热“烧烤”模式,南方这次高温就是典型的闷热“桑拿”模式了,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此前专家介绍,今年汛期(5月-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涝重于旱,东部季风区降水总体偏多,考虑区域性和阶段性的洪涝灾害会比较明显。今年总体汛期水汽条件比较好,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太湖流域降水将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而北方的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中下游降水也偏多,建议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过两天就是夏至节气了,夏至盛夏至。暴雨、高温交替出现是盛夏时节的最大特点。今年华南地区已经度过了一个“狂”下雨的前汛期,接下来的梅雨又是如此“暴力”开场,今年汛期真的要警惕了。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