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评】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不该是个难题

近日,一位小学老师在网上反映,其所在的学校大部分学生在课间不出教室,引发很多老师和家长的共鸣。说到底,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体现的是教育理念和责任担当,考验的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能力,是真正的“一切从孩子出发”。

【央广网评】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不该是个难题

来源:央广网 2023-10-31 17: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一位小学老师在网上反映,其所在的学校大部分学生在课间不出教室,引发很多老师和家长的共鸣。从网友留言和媒体报道来看,很多学校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学生在课间禁止出教室,但老师会口头教育学生:除了上厕所、接水外,尽量不外出活动,即便在教室里,也不可大声说话。一些要求较为“宽松”的学校,会允许孩子在走廊里走动,但不能上下楼或去操场。

这一趋势令人感到不解、担忧。有了课间十分钟,孩子们可以在教室里稍作休息,为进入下一节课调整好状态,也可以到走廊里呼吸下新鲜空气,跟同学闲聊、交流学习心得,或是到操场上活动一下,这些都是校园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课间休息不仅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会成为美好的校园回忆。反之,课间不让学生走出教室,非但让孩子们少了很多活动筋骨、交流交友的机会,还可能滋生其他问题。譬如,就有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在课间只能跑到厕所里跟同学聊天、分享零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不同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同,课间都采取“不出教室”的管理方式,显然也不合理、不必要。

“课间十分钟”引发的热议,折射出人们对课间活动回归校园的期待。其实,这些道理校长和老师都懂,甚至比多数人更懂,那问题出在哪?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因打闹而发生的纠纷乃至安全事故,让学校对学生的课间活动提心吊胆。为了避免出现问题被教育部门追责、被家长索赔,一些学校索性对学生采用了课间“圈养”模式。这多少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懒惰”的管理。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本不该是个难题。课间活动,安全绝对是第一位的。一方面,老师和家长要多给孩子讲讲课间活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并通过校园广播、公告栏等渠道多作安全提示,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提升走廊护栏、楼道扶手、监控摄像头等硬件设施的质量,同时安排值班人员维护课间秩序,对课间活动中孩子的一些有安全风险的行为,老师要及时制止、批评教育并告知家长,共同教育。此外,教育部门也要联合当地学校,共同研究如何建立健全保险机制,尽量缓解家校对课间活动的安全顾虑。

说到底,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体现的是教育理念和责任担当,考验的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能力,是真正的“一切从孩子出发”。(央广网评论员 陈锐海)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