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粮田”的丰收密码

专家正在对宋廷周的水稻绿色低碳高产高效百亩示范区实割测产。埇桥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程立军告诉记者,今年埇桥区推进农业标准地建设,根据土壤性质和群众种植基础,建设粮食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

“吨粮田”的丰收密码

来源:新华社 2023-10-31 19: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行走于江淮大地,十月的安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与一些种粮大户交谈中,记者听到了一些新名词:“吨粮田”“吨半粮田”。这是对一亩地一年粮食产量的概称:亩产2000斤、亩产3000斤。

40余年前,以稻麦轮作田看,粮食主产省安徽一亩地年产水稻和小麦共约700斤,如今在一些高产田块,经过专家测产,单季亩产水稻、玉米有的能超过2000斤。这些丰收的“吨粮田”,有三种“打开方式”。

一块“科技田”

阜阳市颍上县种粮大户宋廷周返乡种粮已经十年。今年种植的1200多亩地里,有220亩作为水稻绿色低碳高产高效百亩示范区。

10月24日,经过专家现场对稻谷去杂、测定水分,折算成标准含水量后,水稻亩产最高达2005斤。与此同时,依据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质变化、肥药投入情况,测算出非示范区每亩碳排放226千克,而示范区不仅实现了碳中和,每亩稻田还固碳14.7千克,实现区域水稻高产、固碳双协同。

专家正在对宋廷周的水稻绿色低碳高产高效百亩示范区实割测产。(刘茗 摄)

密植是宋廷周今年单产提升的主要手段。宋廷周告诉记者,今年每亩地水稻秧苗控制在1.6万穴,这比平常亩均1.3万穴多了不少。“密植考验品种和种植水平。品种不耐密、不抗倒不行,管理上不控好无效分蘖也不行。”宋廷周说,由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和安徽农业大学共同提供技术指导,他按照高产绿色种植技术流程图“按图种粮”,这才有了今年的好产量。

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主任王冠军告诉记者,密植会加大氮肥需求量,对农业碳减排提出更高挑战。“我们在扩大种植密度和减施氮肥之间试验出一个‘平衡点’,今年首次在大田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收效很不错。”王冠军说。

一块“政策田”

十月中旬,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种粮大户李勇拿到全区玉米高产竞赛第一名:玉米亩产1868.92斤。这项经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现场测产得到的产量数据也是埇桥区历年来玉米最高亩产量。

埇桥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程立军告诉记者,今年埇桥区推进农业标准地建设,根据土壤性质和群众种植基础,建设粮食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同时结合农业农村部开展的高产竞赛,打造大豆、玉米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和百亩高产创建田。“凡是参加高产竞赛的,我们设置了一二三等奖,产量前六名可以获得奖励资金,用于土壤深翻、耙地、规范化机播等,帮助提升耕地地力。”程立军说。

“争创高产等好政策对我们有激励作用,大户们之间有‘比着干’的心理,不仅自己赚了钱,还会带动周边人一起创高产。”李勇说,如今埇桥区把他们这些种粮能手定为“土专家”,时常会有农户到田学习参观。

“玉米大喇叭口期后可间隔10余天喷一次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适时晚收可进一步促进玉米灌浆、颗粒饱满”……这些种植中总结的经验,他会分享给前来参观的农户,带动更多农户提单产、种好粮。

一块“效益田”

在合肥市庐江县,种粮大户王士照种植的200亩高产示范田即将迎来收获。“前些天县农技推广中心对我们多个田块进行了理论测产,测得亩穗数约14万穗、穗粒数约360粒,结实率超85%,今年亩产2000斤问题不大。”去年种出亩产水稻1800多斤的王士照对今年产量保持乐观:昼夜温差大、光热条件好,近期的天气有助于创高产。

而令他底气十足的还是高产田的效益已经锁定。“我在种植前已经锁定了销售渠道,就等收下来卖了。”王士照说。

在宿州市埇桥区,李勇也为记者算了一笔“效益账”:大喇叭口期至收获期喷施4遍叶面肥,亩均成本近20元每次,但亩均增产超300斤。经过核算,亩均增收约200元,700亩地就净赚约14万元。

今年,农业农村部将大豆和玉米作为单产提升的重点作物。安徽作为粮食主产省,着力建设了8个大豆、6个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曹高飞说,从目前收获情况看,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效果明显,下一步将推进全省各地借鉴相关经验做法,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

诚然,这样的高产田块并非普遍。202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安徽水稻亩产平均约840斤、玉米约720斤、大豆约205斤。但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种田用水不愁”“农技专家们科普的防虫减灾技巧今年用上了”……

科技到田、模式更新、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单季亩产吨粮又怎么不会成为我们种粮人以后的常规数据呢?”一位种粮大户说。

【责任编辑:周楚卿】

(水金辰)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