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护旗手到火炬手,亚运会上流淌着中国体育传承血脉

(记者 王昊)23日晚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许海峰、张蓉芳和其他6位中国体育传奇人物一起,护送亚奥理事会会旗入场。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女篮队员杨力维是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之一,中国女篮由低谷重新崛起的过程,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从护旗手到火炬手,亚运会上流淌着中国体育传承血脉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3-09-24 09: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网杭州9月24日电 (记者 王昊)23日晚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许海峰、张蓉芳和其他6位中国体育传奇人物一起,护送亚奥理事会会旗入场。同样在开幕式上,年轻的樊振东、汪顺们迈着坚实的步子,完成了杭州亚运会火炬的最终传递,一如33年前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的许海峰、张蓉芳。

在这个夜晚,中国体育那些美好的记忆再次被唤起,人们带着这份记忆,为中国再一次举办亚运会加油,为中国体育人的又一次亚运之旅打气。亚运会,不仅仅是只是竞技赛事的冰冷舞台,也传承着中国体育的温热血脉。

记忆

1990年金秋时节,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亚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齐聚于此,主火炬最终由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跳水奥运金牌获得者高敏以及女排名将张蓉芳共同点燃。

对于中国体育而言,北京亚运会有着独特的意义,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也让世界多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时至今日,北京亚运会的记忆还深深印在一代人的心中。

在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过程中,不难寻觅北京亚运会的痕迹。杭州亚运会倒计时200天之际,官方主题推广曲《从现在到未来》上线,在MV中,第一个出镜演唱的是歌手韦唯——她为北京亚运会演唱的《亚洲雄风》曾让很多人热血澎湃。

而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许海峰和张蓉芳的亮相,更是让这两届体育盛事突破了33年的时间、北京到杭州的距离,最终在人们心中相遇。

33年间,中国体育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京亚运会、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北京冬奥会相继举办,中国为世界树立了举办大型综合性赛事的典范。而今,全亚细亚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杭州亚运会也必将同样精彩。

突破

1974年,中国代表团首次亮相亚运赛场,在那年举办的德黑兰亚运会上,由269人组成的中国亚运代表团首次征战亚运会,参加了其中射击、跳水、乒乓球等14个项目的比赛,最终以33金64银27铜的成绩名列团体总分第三,实现了亚运会上的“开门红”。

自此之后,亚运会赛场见证了中国体育的进步、挫折与腾飞。中国体育健儿在亚运赛场不断突破自己,奉献了无数激动人心的瞬间。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中国队以132枚金牌和289枚奖牌在双榜上一骑绝尘,连续十届蝉联亚运金牌榜第一。

成绩的背后是一代代中国体育人的汗水和泪水,是中国体育一脉相承的拼搏精神最终开花结果。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女篮队员杨力维是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之一,中国女篮由低谷重新崛起的过程,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2014年仁川亚运会,未派一队参赛的中国女篮决赛不敌日本队,失去亚运会四连冠的机会。随后,中国女篮陷入新老交替的阵痛,在里约奥运会未能小组出线,跌出世界强队行列。

但在最近几年,以杨力维为代表的女篮队员们迅速成长,在雅加达亚运会上,成功重返亚洲之巅。杭州亚运会,这一支女篮队伍希望像老女篮一样,延续在亚洲赛场的统治力。

成绩固然重要,但这种在逆境中不服输的精神同样重要,这样的精神,被写进中国体育的血脉里,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无法改变。

期待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樊振东作为第二棒火炬手出场,和平日赛场上游刃有余不太一样,火炬手樊振东显露出了些稚气。在杭州亚运会上,他和国乒队友们,担负着延续中国乒乓球在亚运会夺金的任务。

自1974年首次征战亚运赛场以来,国乒共夺得66枚亚运金牌,近三届亚运会更是获得了19枚金牌中的18枚。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中国队实现了对乒乓球项目金牌的包揽。

中国乒乓球队很好地诠释了“传承”二字,中国第一位乒乓球男子“大满贯”获得者刘国梁,退役后作为教练为国乒培养无数优秀选手;“双圈大满贯”得主马龙,如今依旧在队中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这样的“传承”带来的是国乒长盛不衰,带来的是人们对于国乒永远保持期待。不仅仅是乒乓球项目,在中国体育的各个项目、每时每刻,都有人为兑现这份期待而不懈努力。

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中国代表团亮相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代表团总人数为1329人,其中运动员886人,包括36名奥运冠军。在未来的十几天时间里,他们将像过往无数前辈一样,在亚运赛场为国家荣誉而战。(完)

(王昊)

【责任编辑:舒靓<Shu Liang>】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