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再掀观演热潮

近几年,随着《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等多部舞剧口碑“出圈”、票房成功,舞剧节目连续登上春晚舞台,舞剧热度持续不减。面对当前舞剧市场的火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赵明深受鼓舞。

舞剧再掀观演热潮

2023-07-12 04: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安徽阜阳大剧院上演。

王 彪摄(人民图片)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中,舞剧《骑兵》亮相。

新华社记者 刘 磊摄

  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新疆乌鲁木齐京剧院上演。

新华社记者 王 菲摄

日前,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终评在上海举办。入围终评的《热血当歌》《旗帜》《红楼梦》等8部舞剧精彩上演。其中,热门剧目销售火爆,甚至一票难求。这样的情形,正是当前舞剧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随着《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等多部舞剧口碑“出圈”、票房成功,舞剧节目连续登上春晚舞台,舞剧热度持续不减。过去相对冷门的舞剧为何频频受到观众追捧?“舞剧热”之下,创作者能否持续输出优质作品?终评期间,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研讨会上,从业者围绕相关话题展开了交流。

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今年发布的《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在“2022演出市场票房收入前10名”榜单中,舞剧《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携手进入前三。

面对当前舞剧市场的火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赵明深受鼓舞。他说:“说舞剧‘爆款’也好,‘出圈’也罢,都体现了当前中国舞剧发展的态势,确实令人欣慰。这是中国舞剧几代人奋斗的成果,是中国舞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厚积薄发。”

舞剧是用舞蹈来讲故事,是舞蹈、戏剧、音乐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自1957年中国首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首演以来,舞剧在中国催生出新的文化景观,《红色娘子军》《丝路花雨》等舞剧已经成为经典之作。广东省舞蹈家协会顾问、一级编导文祯亚回顾了中国舞剧的发展历程,他说:“中国舞剧的前辈们没有照搬西方舞剧的模式,而是通过借鉴,形成了中国式的舞剧结构和编舞方法。这是我们舞剧发展的底气。”

近年来,越来越多热门舞剧涌现。它们之所以受到观众广泛喜爱,与类型、样式、表达的创新密不可分。比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空间叙事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巧妙借鉴了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形成同一空间的多重叙事;舞剧《只此青绿》创新古典舞语汇,呈现了宋韵美学;舞剧《红楼梦》在尊重原著的同时,以年轻且富有想象力的编排,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转化。

此外,近年来短视频的发展,也为舞蹈这一视觉艺术的传播提供了广阔天地。《丽人行》、“青绿腰”等舞蹈片段和舞蹈动作引发的全民模仿,大大提升了舞蹈艺术的关注度和互动感。网上热度反哺线下演出,使得观看热门舞剧成为新的风潮。

“一部作品只有具有现实性,才能真正打动人。”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创作中心二级编导韩真看来,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形式的舞剧,只有建立了与当下的关联,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才能获得观众的肯定和市场的认可。作为《只此青绿》编导之一,韩真认为,《只此青绿》虽然是围绕宋画《千里江山图》展开,但也极具现实意义,“很多观众看完后会想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诗句,作品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深入生活创作精品

随着舞剧市场的蓬勃发展,舞剧创作也迎来了“井喷”。研讨会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当前舞剧创作成果令人鼓舞,但叫好又叫座的高峰之作依然缺乏。每年推出的十几部舞剧中,能够收获观众喜爱、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并不算多。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说:“我们固然要为当下中国舞剧艺术的方兴未艾而欢呼,但由于中国舞剧发展时间较短、产量较大,可能已经有泡沫性隐忧。”他认为,创作者一定要留足思考空间,摒弃浮躁,不能用工业流水线上“拧螺丝”的方式来搞艺术。

如何克服创作的浮躁之风?黑龙江省大庆市文联名誉主席、一级编导王举认为,深入生活依然是舞剧创作的第一要义。他说:“读懂生活,读懂土地,我觉得不是采风的概念,而是要真正地深入生活。”上世纪80年代,王举用了4年时间深入大庆油田钻井前线体验生活,后来创作出中国首部工业题材舞蹈诗剧《大荒的太阳》,并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讲到那段经历,他分享了一个细节:“有一天我在井上,眼看暴雨就要来了,赶紧往屋里跑。不久大雨倾盆而至,我却看到,石油工人们脱了衣服往雨里跑。原来他们已经一个月没有洗澡了……石油工人的生活异常艰苦,但是没有一个人掉队,这就是铁人精神。”王举认为,只有一头扎进去,向生活学习,才能精准地把生活抓到手。

深入生活不仅是舞剧创作的关键,也是舞剧演员实现自身表演艺术升华的基本路径。上海歌舞团副团长、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对此深有体会。朱洁静是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演,她分享了自己的舞剧表演成长经历:“不要去演戏,而要去建立生活。舞剧表演应当追求的境界是,当演出大幕拉开,无须介绍一个字,就能让观众相信舞台上的一切都是真的。”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认为,舞剧从业者需要持之以恒地深入生活,下大功夫打通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二重关口,艺术地回应时代命题,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舞剧事业才能行稳致远。(本报记者 赖 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12日 第 07 版)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