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万只候鸟扎堆“塞外明珠”乌梁素海

(记者 张林虎)“随着天气转暖,乌梁素海迎来了首批候鸟,最名贵的鸟是斑头秋沙鸭,也叫‘熊猫鸭’。目前,乌梁素海通过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水面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迁徙经过乌梁素海和在乌梁素海繁殖的鸟类,已经达到了260多种,600多万只。

成千上万只候鸟扎堆“塞外明珠”乌梁素海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02-15 13: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成千上万只候鸟扎堆“塞外明珠”乌梁素海

图为乌梁素海的候鸟。王泽浩摄

中新网巴彦淖尔2月15日电 (记者 张林虎)“随着天气转暖,乌梁素海迎来了首批候鸟,最名贵的鸟是斑头秋沙鸭,也叫‘熊猫鸭’。”15日,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马海明说。

图为在乌梁素海栖息的斑头秋沙鸭。(资料图) 贾甜 摄

图为在乌梁素海栖息的斑头秋沙鸭。(资料图) 贾甜 摄

乌梁素海是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它既是地球上同纬度最大的湿地,也是黄河流域最大的草原湖泊,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与呼伦湖、岱海被称为“一湖两海”。

图为乌梁素海冰面上密密麻麻的候鸟。 王泽浩 摄

图为乌梁素海冰面上密密麻麻的候鸟。王泽浩 摄

连日来,在乌梁素海湖面,成千上万只候鸟扎堆在湖面上,场面温馨和谐。尽管乌梁素海春寒料峭、湖水冰凉,但候鸟们时而水面嬉戏,时而钻水觅食,时而引吭高歌,给沉寂多日的湖区增添勃勃生机,呈现“飞鸟翔集、千鸣百啭”的景象。

据马海明介绍,绿头鸭是开春后飞回来的,而赤麻鸭以前只是迁移过程中在乌梁素海驻足,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赤麻鸭在这里越冬、繁殖。

“这也充分说明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整体好转,能为大群的赤麻鸭越冬提供丰富的食材,让这里成为它们‘温馨的家’。”马海明说。

图为在乌梁素海上空飞翔的斑头秋沙鸭。 贾甜 摄

  图为在乌梁素海上空飞翔的斑头秋沙鸭。 贾甜 摄

乌梁素海不仅是世界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全球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中为数不多的鸟类迁徙地和繁殖地,对维系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保障黄河水质和度汛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全力抓好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在乌梁素海湖区实施生态补水、入海前湿地净化、网格水道、湖区底泥处置试验示范、芦苇加工转化等工程,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湖区水质。

在湖区周边,当地推进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开展“控化肥、控农药、控用水、控地膜”四大行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巴彦淖尔市制定颁布了乌梁素海自治区级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条例,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乌梁素海水域展开巡航检查,经过持续综合治理,乌梁素海的水质已经变成总体Ⅴ类,部分区域还实现了Ⅳ类。

目前,乌梁素海通过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水面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迁徙经过乌梁素海和在乌梁素海繁殖的鸟类,已经达到了260多种,600多万只。(完)

(张林虎)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