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人民日报 2022-12-26 05: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度,一个又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奋楫现代农业,为新征程上加快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夯实了发展基础。

号角声声,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说到咱的心坎里,下一步合作社要加大绿色生产力度。”黑龙江克山县河南乡仁发村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摩拳擦掌。“俺农场的蘑菇卖到国外市场,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来年要继续扩大经营规模。”河北邢台市南和区康怡家庭农场负责人余培英难掩兴奋。

迈上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夯实基础、促进提升,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强更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不断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这是对农业现代化的深刻洞察,回答了在宏大的城镇化历史进程中“谁来种地”这个时代之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广袤田畴大显身手。目前,全国家庭农场391.4万家,农民合作社222.2万家,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累了有益经验,创造了有利条件。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下来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厚植制度优势,发展基础更牢固。

“我的家庭农场,从当初的小本经营变成现在的规模经营,效益噌噌涨。”湖北鹤峰县正茂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正茂说,“农场种了几十座果蔬大棚,年收入有20多万元。正盘算着来年扩大葡萄种植规模,往特色路子上走呢!”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予新动能。10年来,我国初步确立了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实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两亿多农户领到了证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

接下来,要持续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推进规范运行,经营能力再提升。

“有规章制度、有模式创新,就能更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山东济南市章丘区枣园街道党工委书记郑玉超说,“我们以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等,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家庭农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接下来,要强化家庭农场指导服务扶持,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素质。”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说。

——打造产业龙头,引领带动更有力。

“作为蔬菜育苗龙头企业,我们发挥技术优势,为农户提供健壮高产的种苗。”安徽和县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金龙说,“我们已为长三角地区上万户村民提供种苗,蔬菜产量提升10%左右。”

目前,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近25万亿元,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引领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2亿多户,吸纳就业农村劳动力接近七成。

农业农村部提出,要提升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水平、构建龙头企业发展梯队、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促进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末,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超过200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联合体超过500个。

更高质量、更有竞争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这是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把脉定向,回答了“大国小农”这个基本国情农情条件下“怎么种好地”这个时代之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4.1万个,服务面积近18.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超过8900万户。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下一步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优化生产结构、采用推广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条上先行先试,完善主体多元、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发展更有质量。

“俺最上心的是扩大种植规模。有了面积,产量才有保证。俺们一个合作社,从10多年前流转的百十来亩扩大到了10万亩!”河南荥阳新田地种植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杰对规模经营颇有心得。今年秋冬种,合作社种植“新麦26”强筋小麦4万亩。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效益和竞争力。目前,合作社实现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我国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很大,适度规模,各美其美。江西都昌县汪墩乡七星村种粮专业户刘庚元办起了一个家庭农场,流转了村里的300亩旱地和260亩水田,坚持绿色导向,标准化生产,每亩纯收入达到1500元左右,小农场干得风生水起。

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发展更有质量。“来年还要扩大土地流转规模,盼着更好收成。”老刘很有信心。

——提升经营集约化水平,生产更有效。

“龙头企业牵手合作社,贯通产加销,经营增效益。”河北鸡泽县鼎佳辣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现芳说,“我们提前和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两千吨辣椒销路不愁。”鸡泽现有辣椒食品加工企业132家,帮助带动近3万户农户种植辣椒,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

接下来,要继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鼓励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管理更科学。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机遇好,我们将全力提供支持,让服务主体补装备、补技术,扶持引导小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江西安福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平华介绍。

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探索创新中蓬勃发展,下一步要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服务资源、规范行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服务,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便利化的社会化服务。

主体联农、服务带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

这是对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长远擘画,回答了“如何让小农户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走共同富裕之路”这个时代之问。

目前,全国小农户总数约占农业经营户总数的98%,经营耕地面积近七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赶上来、共同富裕,下一步要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扶持小农户拓展增收空间,通过主体联农、服务带农,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富裕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

“今年玉米增产10%,又是一个大丰收。”黑龙江海伦市东林镇富兴村农户陈维友把自家的土地托管给了金丰公社。尝到甜头的陈维友,又早早签订了来年的土地托管协议。“下一步还要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各类农户特别是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海伦市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雨表示。

目前,全国已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000多个。“下一步要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参与进来,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动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说。

——提高农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组建了一批以‘田秀才’‘土专家’为主的师资团队,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6000余人。”江苏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洪说。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育23亿元,培育高素质农民71.7万人。“十四五”时期,国家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百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行动,推介100所涉农人才培养优质院校,培育300万名高素质农民,每年培训2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扶持农民,推进就地就近就业。

一大早,河南汝阳县靳村乡鱼山村,乡亲们就开始分拣包装刚摘下的鲜嫩香菇,及时销往外地市场。“小山货卖出大山,眼下订单火热,得益于5名返乡创业农民创建的联盟团队。他们懂经营、善营销,创响了‘靳水山蔬’品牌。”靳村乡党委书记桑小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带动更多乡亲们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迈上新征程,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亿万农民一起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高云才 王 浩 游 仪 常 钦)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