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有这样一个技术室,他们承担着为火箭控制系统测试的重任,控制火箭按预定弹道飞行,准确入轨,被誉为火箭的“神经中枢”。
组建12年,先后执行21次航天发射任务。特别是在2年时间内,发射场顺利将空间站3个舱段与4艘天舟飞船送入太空。这个由01指挥员廖国瑞担任室主任的技术室,更是在这7次建造任务中屡建奇功,擦亮了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的金字招牌。
南海之滨,种下梦想的种子
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首个滨海发射场,于2009年开工建设。第一批建设者参与见证了发射场从“滩涂丛林”到“厂房林立”的过程。
2011年,带着一辈子干航天的情怀来到文昌的该室工程师吕波,仍然记得刚到发射场的场景:“没有高耸的发射塔,也没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有的只是漫天飞扬的工地尘土和一望无际的荒草灌木。”
莽莽森森的椰林中,几座民院是他们居住、开会的地方,临时搭建起的板房、废弃的小学,就是他们办公的场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便是这般一穷二白的艰苦环境,也没有浇灭吕波和同事们在这里“扎根海岛,建功航天”的志向。
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他们把成立之初为数不多的20余人,分出一半的力量奔赴全国各地跟踪火箭研制、设备生产,留下一半的人员承担初期建设工作。
在北京、天津、西安……他们一边学习控制系统理论知识,一边学习新型号火箭技术理论,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编出了近百万字的操作规程和数十本配套教材,成为后来组织火箭发射的原始技术资料。
就这样,这群年轻人的航天梦想在最南端的海岛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椰林深处,绽放奋斗的花朵
2016年6月25号,文昌航天发射场响起第一声“点火”口令,长征七号首飞任务圆满成功,控制系统表现堪称完美,圆满完成首秀。
据统计,全世界新型号火箭首飞任务成功概率仅为51%,每一次新型火箭腾飞,都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
2016年11月3日,是我国现役运载能力最强、最先进火箭——长征五号的首次发射日。
这是中国航天史最牛的口令!当发射程序进入-90秒时,控制系统指挥员韦康,下达了“转电”口令。他的话音刚落,主控微机岗位报告:主控计算机报错!还没来记得反应,韦康再次报告:“01,终止发射!”
进入倒计时10秒钟,01指挥员在读“10、9、8、7、6……”时仍有2次中断,这也是中国航天史上从未发生过的。
“转电异常”“开算未好”让在场人的心一提再提,临危不乱,稳妥处置,久经磨难的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
2017年3月11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精准入轨,三战三捷,这帮怀揣梦想的航天青年在一次次的追梦奋斗中,收获幸福的花朵。
问天路上,茁壮挺拔的枝干
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发射场技术复杂、系统庞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任何一项工作出现纰漏,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但每次“失败”都会让这支队伍更加成熟,每次“失败”都会成为他们的加速起跑点。
2017年,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任务失利,给信心十足的控制系统团队“当头一棒”。
在迎接长五遥三复飞的908天里,一轮轮专业授课、一遍遍完善文书、一次次推演演练,自主设计电路沙盘、连接器操作箱,练理论、练操作、练协同,一心用万无一失的准备、用厚积薄发的本领,打赢翻身仗、荣誉仗。
2019年12月27日,“胖五”重新矗立在文昌发射场的发射工位上。随着01指挥员一声令下,“金手指”于鹏果断按下发射按钮。
复飞成功,“胖五”归来,再问苍穹!
航天发射是一项高风险的系统工程,中国航天也是伴随着失败和挑战成长起来的。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肆虐蔓延,近半岗位人员不能如期归位,两发新型号火箭首飞任务并行,莫大的挑战摆在控制系统面前。
那段时间,控制系统办公室和测试间常常灯火通明,但没人叫苦叫累,大家都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定要用任务圆满成功为祖国加油!
最终,控制系统顶住压力、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取得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任务成功。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天舟二号任务的“三加两泄”又一次考验着这支队伍。
2021年5月1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任务,射前出现蓄压器压力异常情况后,任务两次中止发射后,推进剂两次泄回再加注。
天舟二号任务01指挥员王宇亮说:“面对突出故障,边继续测试流程、排查故障,一边问题归零,一边组织推进剂泄回,岗位人员连续奋战70余小时,成功处置我国航天史最大规模推进剂泄回任务,为夺取任务最终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太空征程,结出胜利的果实
在浩瀚太空完成交会对接就像“穿针引线”,容不得一丝误差,这要求运载火箭做到“零窗口”发射。
该室副主任于鹏说:“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要求‘零窗口’发射,这对控制系统在点火前的各项操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了保证“零窗口”,控制系统指挥员尹景波带领团队反复细化射前流程,将发射前工作精确到分钟,发射前甚至精确到秒,确保射前每一节点、每一项操作精细精准。
多轮次发射前流程演练,让岗位人员熟练掌握每一条口令下达时机、每一项操作内容,确保人员对几百个状态和上千项参数,能够迅速判读、快速反馈。
针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推演,他们设定了百余个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制定了四百余条处置措施,每项准备都是力求“零失误”。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经过控制系统团队齐心协力,高标准做到了“问天”“梦天”点火误差在1秒以内,“梦天舱”更是以百公里相差几米的超高精度到达预定轨道,而且是入轨精度越来越高,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入轨精度临近“可测量”的极限。
“上午下单发货,中午就签收!”针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他们更是采取射前“弹性倒计时”应急处置策略,确保火箭准时发射,飞船精确入轨,为实现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新纪录打下基础。
一次次成功的背后,是全体航天人的艰辛奉献。该室先后承担参与科研项目2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25篇,7人获全国性质数学建模竞赛奖项,走出“双料01”王光义、“博士01”马亚奇、“空间站三舱01”廖国瑞、“天舟专属01”王宇亮等4名“01”指挥员,涌现出7位控制系统指挥员,7位按下点火按钮的“金手指”……
向阳花开、向海而生、向天图强,这群扎根发射一线的“智控先锋”用追梦奋斗,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黄国畅 倪健康 张座通 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