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展示培育的玉米种子。近年来,公主岭市加强种业研发力度,选育出一系列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新品种,现已繁育410个玉米品种、155个水稻品种、48个大豆品种,自主繁育的新品种形成了“公主岭种子”品牌。
新华社记者 许 畅摄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工作人员在晾晒制种玉米。甘肃张掖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4.5亿公斤。
王 将摄(人民视觉)
工作人员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收集的水稻种子。截至目前,累计超过60万人次的科研工作者在南繁开展育种制种。在我国已经育成的万余种农作物新品种中,有七成以上都经过南繁培育。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长期库里,工作人员将保存的水稻种子拿出来核对性状,准备更新繁殖。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综合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服务性公益平台,目前已经收集保存59个国家(地区)的种质资源3万余份。
郭立亮摄(影像中国)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五铺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在进行小麦授粉杂交。目前,濉溪县已建成50万亩标准化小麦良种繁育带,每年向全国输出2亿多斤小麦良种。
万善朝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青伊湖镇的江苏欢腾农业水稻育种基地,工作人员为不同的水稻秧苗插上标签,进行“身份”识别。该基地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进行500多份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品种比较试验,拥有自主研发新品种19个。
丁华明摄(影像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十年来,我国种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全国累计培育的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种均占改革开放以来一半以上。农业用种总体供应充足,以海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96个制种大县和12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组成供种保障国家队,保障了70%以上的农作物用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7月以来,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目前资源普查任务进度过半,已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1万份、畜禽遗传材料6万份、水产遗传材料5万份。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次审定一批绿色、专用和耐盐碱小麦品种。从近3万家种业企业中遴选了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种业企业,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常 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