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太空的183天

4月16日,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轨驻留183天后,顺利完成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返回地球。183天的“太空出差”,像一次颇具科幻质感的太空生活实验,也是一首写满勇气与眷恋的宇宙诗篇。

重返太空的183天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2-09-22 12: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16日,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轨驻留183天后,顺利完成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返回地球。近期,亚平结束疗养康复,新华社记者张扬和她约在北京航天城见面。

在中国空间站生活183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第一次太空漫步有哪些难忘回忆?归队之后的身体状态如何?张扬心里有太多好奇,等着这位老朋友一一解答。

然而在拍摄过程中

一个神十四乘组从天上打来的电话

中断了采访……

去1:1还原的空间站训练模拟器转转

在空间站训练模拟器

亚平分享了她的太空生活趣闻

透过“太空豪宅”里的这扇舷窗

她拍摄到了许多地球的迷人瞬间

忙碌工作之余

单手举起同事再转上几圈

也是不错的娱乐活动

再生水的口感如何?

“太空快递”在哪儿拆?

“太空居民”的衣食住行

都让地球人求知欲满满

去航天员的体育馆打场比赛

在航天城的体育馆里

亚平和张扬的投篮比赛刚刚结束

“羽坛对决”精彩继续

航天员的身体素质究竟有多强?

亚平那项航天员大队至今无人打破的

运动纪录是什么?

肌密度、骨密度、脂肪含量……

183天太空之旅后

她的身体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

去亚平的家中吃顿水饺

在亚平家中

母亲调馅 亚平擀皮

女儿帮忙包饺子

张扬尝到了亚平在太空中日思夜想的

“妈妈牌”水饺

当张扬播放

亚平母亲现场观看神十三发射的视频后

亚平为我们讲述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对于亚平摘回来的星星

女儿发现了什么“破绽”?

女儿的心里已经悄悄种下怎样的梦想?

183天 一次关于勇气与好奇的太空旅程

亚平说,距离产生大爱,当你离开地球的时候,才更加感觉到它的可贵。在阳照区,地球像是一个充满生命色彩的魔幻水球,那是我们原生态的地球;进入阴影区,夜晚的灯光构成城市的轮廓,那是我们人类文明塑造的地球。

183天的“太空出差”,像一次颇具科幻质感的太空生活实验,也是一首写满勇气与眷恋的宇宙诗篇。

出舱任务前,亚平一度觉得“我感觉我出不了舱了”,她说“我没有想到第一次穿上舱外航天服的时候,我有一种要崩溃的感觉。”

当她站上机械臂,零距离拥抱宇宙时,空间站围绕着地球旋转,眼前的景色不断向后滚动。她说那种感觉像“腾云驾雾”,也像“太空冲浪”。

返回时,她精准把握切伞时机,返回舱以非常少见的直立状态稳稳着陆。亚平说“这对我们的重力再适应是非常有利的。”

183天,也让返回地球后的亚平产生了很多习惯记忆:喝完水要把杯子固定到某处才安心,给别人递东西时总想直接“飞”过去,再软的床睡起来也觉得有点硌……太空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真真切切的印记。

“第一次飞天,可能是好奇和新鲜,但是第二次飞天,更多的则是勇气。”好奇,是面对未知不懈探索;勇气,是面对挑战知难而上。亚平的日子依然忙碌充实,重返地球之后,她要重返生活、重返家庭、重返训练,并时刻准备着重返太空。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

也是空间站建造决战之年

属于中国航天的璀璨华章

正在不断谱写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策划:张扬

记者:张扬、马原驰、赵世通、李桢宇、刘春晖、杨志刚、麦凌寒、宋育泽、吴雪聪(实习)

编辑:李桢宇、赵世通、马原驰、宋育泽、麦凌寒

视觉:马原驰、尚文意

鸣谢:中国航天员中心

新华社张扬工作室制作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