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5月5日消息(记者 张雯雯 通讯员 夏梦雪)太阳黄经达45°,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可以借助自然之力,顺应立夏的节气变化,增长少阳太阳的生长之气,平顺地过渡并适应炎热的夏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立夏养阳重养“心”
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是相对应的。夏季属火,火气通于心。到了夏天,心阳最为旺盛,再受到夏季外界阳热之气过于旺盛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心悸,动则汗多,便秘,睡眠差等心火偏亢的上火症状,所以养心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大关键点。注意这里的“心”并不是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志”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的问题。需要医生察舌把脉、辨证论治后为您清心除烦,养心安神。日常建议戒燥戒怒,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
适当吃“苦”更耐劳
夏天除了火热之邪,还有缠绵难祛的湿邪。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滞气机运行,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湿困脾胃,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会出现食欲差、易腹泻的症状。湿性重浊,还会引起头重身困、倦怠疲乏、四肢酸楚沉重等症状。这时候建议少吃甜食和油腻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苦味蔬菜,中医认为苦味入心,有清热燥湿,清心明目等等作用,比如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合理作息调心“神”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夏季养生要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白天安排适当的午睡来补充晚上睡眠的不足,这样做可以既可以提振下午的精气神,还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半小时左右,久卧伤气,反而会导致精神萎靡以及乏力、食欲下降的情况。午睡以卧姿为宜,坐着睡和趴着睡都不利于消除疲劳,有时还会产生头晕,视物模糊等问题。
居家养生有妙穴
针对立夏后暑热渐重,心火偏亢,经常按摩一些清心除烦,养心安神,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居家常用保健穴,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调理作用。
1.神门穴:手少阴心经,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2.少府穴:手少阴心经,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3.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张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