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3月9日电(记者谢建雯)从一位普普通通的西海固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负责工人考勤管理、工序排线、产品把关的车间组长,34岁的张秋丽只花了三年时间,而她收获的那份自信却足以受益终生。
“经济独立了,心态有很大变化,在家说话更有底气,也更硬气了。”张秋丽坦言,最为难得的是遇事有了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
张秋丽家住宁夏固原市泾源县香水镇思源村,这里位于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过去在西海固,丈夫外出打工,女人留守照顾孩子、侍弄牲口和庄稼是常态。柴米油盐、娃娃上学、家中老人吃药等都要开销,她们无收入来源,渴望一份稳定收入。
张秋丽种过地、打过零工,但随着结婚生子,育儿重任重新将她推向“小灶台”。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宁夏泉祥户外纺织用品有限公司等多家扶贫工厂落户家门口。
这是一家闽宁协作框架下的扶贫企业,主要生产背包、帐篷等户外用品。刚进车间时,张秋丽连线都不会穿,但凭借个人努力,她逐渐成长为一名熟练工,并于去年晋升为车间组长,负责40余名女工的考勤管理和产品把关,月薪约4000元。张秋丽说:“现在我们也是‘挣工资’的人。只要勤快,月月都有好收成。”据公司总经理黄水海介绍,当前公司用工超过500人,90%以上都是周边的农村妇女。
如今,不少西海固妇女从田间走进车间、从家庭妇女变身产业工人,她们正在撑起家庭支出的“半边天”。不少妇女笑言,现在娃娃要钱买文具,老公会说“找妈妈去”。
转出了“小灶台”,她们开始围着自己转。“姐妹们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开开心心地上班,高高兴兴地回家,连说带笑就把钱挣了,感觉日子过得更精彩了。”张秋丽说。
和张秋丽一样,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红崖村村民何文花也有自己的事业。早年间,她因车祸高位截瘫。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这个不服输的女人干起了编织,靠编织鞋帽等工艺品,每年能净赚两三万元。如今她每天坐着轮椅直播卖货,不但自食其力,还带动村里20多个姐妹一起学编织。
“女性一定要就业,一来分担些家庭经济压力,体现自身价值;二来要活出自己,而不是一天到晚围着老公转、孩子转。”张秋丽说,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接下来还要多学多干,希望能有更多突破。
(谢建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