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山好水好,汉仙岩光影剧结合美丽的山水做活旅游文章,很有新意,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真是一场文化科技视觉盛宴!”近日,来自广东深圳的李先生带着家人专程来到江西省会昌县汉仙岩景区自驾游。
北有蓬莱阁八仙过海 南有汉仙岩八仙悟道
游客乘着游船,在汉仙湖观看光影剧。
1934年,毛泽东主席曾登上会昌城外高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词章《清平乐·会昌》,盛赞会昌“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县东邻福建、南靠广东,为赣粤闽“三省通衢”,与粤港澳大湾区山水相连,人文相近,县域内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会昌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融合“古色、红色、绿色”资源,全力打造“三地一城”——全国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地、湾区海西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和风景独好山水人文旅游城,将会昌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度假首选地和康养休闲胜地。2021年旅游总人次与2020年相比,同比增长43.96%,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57.77%。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到会昌旅游的粤港澳大湾区游客400多批次6万余人。
和君小镇耕读村
小密花乡中华杜鹃园
革命战争时期,会昌是中央苏区全红县,南线的筠门岭被誉为“中央苏区南大门”。一大批革命旧居旧址散布于县境,成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该县按照“还原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保存红色记忆,发展红色旅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毛泽东旧居、邓小平旧居、粤赣省委旧址群、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会昌战役遗址等进行保护和修缮,充实史料,丰富内涵,打造出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串点成线,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借助文武坝镇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风景独好园”项目,建设了峥嵘记忆、民艺乡情、善水人家、科普农园、运动娱乐5个功能板块,成为集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科普田园观光、旅游度假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文化示范区。因为看中白鹅梓坑深厚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底蕴,会昌乡贤王明夫积极响应“赣商回赣”“会商回归”召唤,投资建设和君小镇,将和君集团的总部基地及和君商学院实体校园落户家乡,发展教育文化旅游产业。
会昌处处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达80.8%,生态旅游资源丰厚。汉仙岩景区位于会昌县筠门岭镇,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在此得道成仙而得名,自古以来有虔南第一山的美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为进一步提升汉仙岩旅游资源品质,会昌县总投资3.2亿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汉仙湖光影秀以及相关配套工程等,大力推进汉仙岩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作为会昌打造新时代山水人文旅游城的重要支撑。元旦假期,推出的中国首部山水实景大型沉浸体验式实景光影剧《悟道·汉仙岩》,吸引不少游客争相前往体验。依托日自涌2678立方米的汉仙温泉资源,该县成功引进北京神州九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4.8亿元打造温泉产业集群,采用“温泉+”模式建设康体疗养小镇,围绕“吃、住、娱、购、玩、赏”,结合温泉、山林、步道、产业、项目等优势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区。签约不到一年时间,汉仙温泉小镇已实现建成开放。作为会昌乡村振兴发展试验区的小密花乡,充分发挥当地区位交通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按照“一路风光、一带产业”空间规划布局,着力打造以花卉为特色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积极探索“企业+农户”利益联接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该县已形成以县城风景独好园为中心向四周乡镇辐射的旅游大格局:东有洞头畲乡风情小镇、南有著名景区汉仙岩、西有晓龙天门嶂中央红军在苏区最后一战的革命旧址、北有国家4A级景区小密花乡,会昌文旅融合发展的底气日益厚实、后劲日益增强。
会昌建县,已逾千年。坐落在筠门岭镇的羊角古堡,是明清时期军事设施,规模宏大、结构完好。该县启动编制羊角古堡系列维修方案,筹集2400多万元,对古堡内道路、城门、码头等进行抢救性保护。如今,羊角古堡恢复历史原貌,掀开神秘面纱,成功获评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结合县城西北街“世界戏剧镇”建设,会昌还修缮了县城区内的古城墙、龙光宝塔、赣州会馆、大成殿、步云桥等,一批古建筑正焕发出新的光彩。从2015年开始,会昌连续5年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提升了“风景这边独好”名片的影响力。2015年,剧场导演赖声川回到家乡会昌寻根,他将新创作的戏剧《十三角关系》首演定在会昌古城。在之后的历届民俗文化旅游节中,他将《暗恋桃花源》《爱朦胧人朦胧》《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等一批优秀剧目带回家乡,让家乡父老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文化盛宴。
千百年来,被山水环抱着的会昌犹如一幅飘逸灵动的画,更似一首清新雅致的诗。新时代,会昌旅游正承载着期盼,朝着梦想,以“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情壮志,书写“风景这边独好”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