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感慨,2021年还剩最后一天,自己的计划清单还未清零。影响计划落实的因素多种多样。如何提高执行力?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4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9%的受访者表示2022年要努力提高计划完成的执行力。61.0%的受访者建议将规划分解成阶段性目标与步骤。
“我一直想戒掉拖延症这个坏习惯。有一次放年假回老家,因为拖延,有些东西一直没收拾,结果差点误了列车。”在某私企上班的刘紫乔(化名)说,因为拖延症,2021年的计划有一半没完成。
对于2022年,78.9%的受访者表示要努力提高计划完成的执行力,做到更加自律高效。
85后北京青年徐帆每年的计划完成度都在八成以上。他介绍,自己每年都会准备一个管理记事本,把计划落到笔头上,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10来年。“一点仪式使规划的存在感更强,做记录或修改也有痕迹,方便总结对照”。徐帆的每个计划都不是简单罗列,会估算预计完成的时间。每完成一项,会记录未达预期的原因或者超预期的获得。每到年末,他还会整体复盘一遍,总结计划完成的经验,为来年作参考。他把这叫作“计划反馈”,“这样每一年制定的计划,可执行性、与自身情况的契合度都会更高”。
某国企职员秦晓茗(化名)工作已有7年时间。她觉得很多人会搁置计划,是不够重视计划。“首先要重视计划制订的重要性。有了计划就像有了路标,不容易被打乱节奏。其次在制订计划时,我习惯分模块,比如本职工作、自我提升、兴趣爱好等,每个模块都有时间轴,细分的目标会列在对应的时间节点上。这样计划会更加有条理,便于记忆,也方便对照和执行。”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心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舒曼教授认为,友好性规划应该有3个原则:一是自己能做的,规划基于自身能力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二是做自己擅长的,人要活得精彩,关键是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三是自己愿意做的,就是内心想要达成的目标或愿景。
要提高自身执行力,舒曼建议,减少多任务干扰,积极应对即时诱惑。“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时间一直都在。我们用大脑稀缺的资源来应对无限的欲望和信息,显得力不从心。任务很多,我们的时间就被切割,精力被分解,从而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的困难。”
61.0%的受访者建议将大规划分解成可实践的阶段性目标与步骤,58.9%的受访者建议反思过去计划中的完成与未完成,总结经验,56.7%的受访者认为得分析计划完成的内在原因,认清主要问题,34.1%的受访者觉得要奖励自己,通过积极的反馈促进执行力。
受访者中,00后占14.2%,90后占41.6%,80后占36.2%,70后占6.6%,60后占1.4%。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王九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杜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