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小康 续写荣光】山路弯弯 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

连通金寨、霍山县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更为沿线大小村庄和农村群众勾画了一副美好的乡村旅游图景。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如环绕青山的美丽丝带,勾画出乡村振兴美景,扮靓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老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看见小康 续写荣光】山路弯弯 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安徽日报 2021-12-08 08: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山高林密行路难。出行,曾是困扰大别山区农村群众的一大难题。而如今,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修到了六安市大山深处,直达乡亲们“家门口”。

20211202000418a.jpgB001.jpg

山区公路连接千家万户。通讯员 沈静辉 摄

“一条路”造福一方人

11月24日,冬日暖阳映照下的大别山,密林苍翠。顺着蜿蜒的乡间公路盘山而上,记者来到了霍山县黑石渡镇清潭沟村的六万寨村民组。六万寨上的六万晴霞是旧时霍山八景之首,但东西北三面悬崖峭壁如刀劈斧削,唯有南面有一条羊肠小道盘旋而上,成为自古以来当地村民出入大山的唯一道路。

因为道路难行、生活不便,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村民张圣道自己出资出力,带领老婆儿子挖山劈岭,用10多年的时间,在大山深处开辟了一条简易的砂石路,让村民们第一次有了一条“路”。而如今,这条难行的砂石路已经变成了一条4.5米宽的水泥路,修到了六万寨上的各个村民组的百姓家门口。

今年已经73岁的张圣道坐在自家小院里,看着眼前的这条路,眼中满是笑意。“一条路,难了我们清潭沟多少年啊。 2019年这条水泥路修好了,咱们村的乡亲们才算真正出山了。以前我虽然修了砂石路,但只有摩托车、越野车能上来,如今有了水泥路,什么车都能到咱们家门口,外出的年轻人也都愿意回来了。 ”张圣道兴奋地说。 2019年,黑石渡镇捆挷全镇修路资金,用于清潭沟村修建大长岭和六万寨道路,这两条加起来6公里多长的水泥路不仅为深山中的3个村民组缩短了7公里多的山路行程,还为六万寨连通了周边3个乡镇。

修好农村公路,就是在为乡村振兴“铺路”。 “十三五”期间,六安市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124亿元,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2227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146.6千米/平方公里,名列全省第一。出行,再也不是困扰农村群众的难题。

为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2018年,六安市出台措施,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目前,六安全市所有乡镇均通三级以上硬化路,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83.5%;建制村通四级以上硬化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均达100%。 ”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卫东说。

“四好路”就是小康路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为一个个乡村带去了振兴的希望。去年10月,六安市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交通强国”交旅融合、乡村振兴、智慧交通试点单位。

金安区毛坦厂镇的大山寨村,曾经是毛坦厂镇两个贫困村之一。而如今,206县道从村部门口穿行而过,硬化了19.8公里的乡村道路,村组户户通更达到100%,金安旅游专线也进了村。大山寨村党支部书记孟凯说:“村民出行方便了,村里油茶、稻虾养殖两大特色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

“三分建七分养”,对于乡村公路来说更是如此。

在金寨县白塔畈村刘冲村,老村干李锡明承包下一段9公里多长的道路路面养护工作,每天沿着X316南汤路巡查。 “这条路连通金寨和裕安区,大货车很多,路肩坍塌较多,我要是看到路肩、边沟出现问题,就会带着工具简单修理一下,如果遇到比较大的问题,就第一时间报告给公路局,保障道路畅通与交通安全。 ”李锡明说。

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科副科长李晓鹏介绍,作为大别山区、革命老区,六安道路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近几年来虽然乡村公路的覆盖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大别山区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乡村公路存在着缺少专业人员、管理养护不到位等老问题。六安市在金寨县部分山区试行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通捆绑实施并交由群众承包的政策,让公路沿线群众参与到乡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中来。

在大山寨村,不论是宽敞的县道还是入组入户的水泥小路,均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让人赏心悦目。 “我们区在各乡镇均成立了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站,让乡村公路的养护有了抓手。 ”金安区交通局总工程师朱祥如告诉记者。根据各乡镇具体情况,每个公管站设有2~6人编制,按照农村公路每公里1000元保洁经费、400元管养经费进行拨款,确保公路养护有专人、专资保障。

六安市把专业化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同时,鼓励各县区整合交通、水利、林业等养护资金,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与乡镇垃圾清运员、护林员等岗位一体实行打捆招聘,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

去年,六安市被确定为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之后,全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农村公路管理新模式。 “全市现有道路专管员2868名,乡村道路专管员覆盖率达100%;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86.63%。 ”李晓鹏说。

20211202000419a.jpgB001.jpg

  金寨县马鬃岭盘山公路。通讯员 左学长 摄

“微公交”通到家门口

舒城县晓天镇是该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如今,这里最偏远山区村民组的群众,坐公交车出行也非常方便。“前几年要到村部那里才能坐到公交车,从我们托儿岭村民组到村部还有1公里多的山路,现在好了,咱们家门口就有了微公交,春天卖茶、平日里卖个山货,都方便多了。 ”龙井村托儿岭组村民张德翠说起新开通的微公交,竖起了大拇指。

晓天镇今年在龙井村、真仁村增开了两条微公交线路,共有80个山区村民组从中受益,一个电话预约、1元钱车费,乡亲们就可以从家门口坐到直通镇上的微公交。

伴随“四好农村路”工程的大力推进,六安市积极推进物流体系建设和客运 (公交)发展,让农村公路更加通达。“截至去年底,六安7个县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惠及群众约430.2万人,年客运量达1.12亿人次,每年为群众节约出行成本约4.8亿元。 ”李卫东说。

通畅的山路,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崭新的柏油路直通金寨县大湾村、环绕马鬃岭,让坐落在马鬃岭脚下的大湾村从默默无闻的深山村落变成金寨县最热门的旅游打卡地。该村通往马鬃岭旅游通道旁边,处处能看到村民们开设的农家乐,“以前这里偶尔过来一辆车都是稀罕事,现在游客可多了,我家的农家乐每个月都有七八千元收入。 ”村民肖细雨高兴地说。

连通金寨、霍山县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更为沿线大小村庄和农村群众勾画了一副美好的乡村旅游图景。快速通道规划设计了12条连接线,串联19个旅游景区,沿线受益乡镇15个、贫困村42个,直接和间接受益群众达200余万人,带动了周边村镇发展农产品销售、餐饮和民宿等多元化产业。这条大山间的旅游路、致富路,荣获2021年度国际道路联合会全球道路成就奖和环境保护专项奖。

大山里的旅游打卡地、深山中的茶园、江淮果岭的果园……连通其间的一条条乡村公路,为老区的产业发展插上翅膀,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手记

白云深处路通达

十几年前,记者到六安市农村特别是山村采访,行路难感受尤深。去六万寨采访张圣道,车子不通,只能步行很长一段山路,再骑摩托车往山上慢慢挪。什么时候道路通达?千万乡村百姓翘首期盼。脱贫攻坚与大别山老区振兴战略的实施,如春风吹遍六安大地,白云深处路通达成了眼前即景。

“‘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凝聚了民心。 ”走访大别山老区乡村群众,听他们讲家门口的幸福路,看他们脸上的灿烂笑容,见证他们出行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他们对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记者深受触动。一条路,加快了人流、物流在城乡间流动,让公交等公共服务覆盖乡村,方便了村民生活;一条路,通过与农业、电商、文化、旅游等等要素的结合,拉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盘活了农村地区的资源。

如今的大别山区,早已告别了交通闭塞的困境。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如环绕青山的美丽丝带,勾画出乡村振兴美景,扮靓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老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