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

解振华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指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关乎子孙后代的福祉。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峻紧迫,已经从未来的挑战变成正在发生的危机。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美双方共识大于分歧,具有广泛的合作潜力,希望此份《联合宣言》能够为本届大会成功举办作出中美贡献。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

来源: 人民日报
2021-11-14 07: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英国格拉斯哥11月13日电 (记者许立群)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以下简称《联合宣言》)。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指出,此次《联合宣言》的发表再次表明,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

解振华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指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关乎子孙后代的福祉。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峻紧迫,已经从未来的挑战变成正在发生的危机。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美双方共识大于分歧,具有广泛的合作潜力,希望此份《联合宣言》能够为本届大会成功举办作出中美贡献。

解振华介绍,今年以来中美双方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的精神和指示,就气候变化问题多次对话磋商,举行了近30场视频会谈,并在中国上海和天津举行了两次面对面的会议、在英国伦敦和格拉斯哥举行了面对面的会谈。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美10日下午达成这份《联合宣言》,在今年4月《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以及9月天津会议所取得的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美双方开展国内行动、促进双边合作、推进多边进程的具体举措。

首先,双方重申了《巴黎协定》确定的低于2摄氏度以内、争取1.5摄氏度的温升控制目标,并在《巴黎协定》框架下,采取21世纪20年代提高力度的强化气候行动,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加强协定的实施。双方认识到,当前各方努力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所需努力之间存在差距;将根据不同国情,携手加强气候行动与合作,加速绿色低碳转型与技术创新,以弥补缺口。

第二,双方商定将携手并与各方一道推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在减缓、适应、支持方面取得平衡、有力度、包容性的成果,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不同国情。双方在《巴黎协定》温控目标、自主贡献、全球适应目标、资金等问题上形成了一些共识,将合作并与其他各方一道,在本届大会上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

第三,双方提出落实4月《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提出的相关行动与合作任务,决定在清洁电力和煤炭、甲烷、停止非法毁林等领域开展具体的行动与合作。在清洁电力和煤炭领域,双方将在可再生能源、输电、分布式发电、提高电网能效等方面开展政策对话、政策交流与合作,并宣布了各自行动;在甲烷方面,美方已经制订了甲烷减排的行动计划,中方也将制订甲烷行动计划,双方将加强在甲烷的测量、政策、计划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联合研究;在停止非法毁林方面,双方将通过加强各自法律的执行来支持该领域的行动。此外,双方还决定在减排的法规和标准、清洁能源转型、电气化、循环经济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部署和应用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第四,双方决定推动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化、具体化、务实化,计划建立关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工作组,继续开展技术和政策交流,促进地方政府、企业、智库和学术界的参与,并评估4月上海联合声明和本份《联合宣言》的实施。

在谈到《联合宣言》的签署过程时,解振华表示,“双方是有诚意的,是非常建设性的,而且也都展现了一些灵活性。我们要想合作,必须有机制,必须要务实,而不能够停留在口头上。”

解振华表示,中方愿意与美方继续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的精神,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落实好4月上海联合声明和本份《联合宣言》,推动中美气候变化对话合作走实走深,为改善双边关系作出贡献,为多边进程注入正能量。

他强调,中美作为两个大国,承担了特殊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承担大担当,应当顺应世界潮流,挖掘更多合作潜力,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许立群)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