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开新局

金秋时节,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一幅农业兴、农村富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今年以来,贵州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有效的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开新局

来源:贵州日报 2021-11-09 06: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一幅农业兴、农村富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李仁军摄(贵州图片库发)

湖水清澄,峭壁巍然。11月6日,虽已暮秋,地处黔西市化屋村的乌江源百里画廊依旧游人不断。“现在的化屋村大变样,游客越来越多。今年我家开办的农家乐净收入已超10万元。”村民杨国妹快人快语。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化屋村乡村旅游持续火爆。”村支书张玉芝说,乡村振兴给化屋带来了新机遇。数据显示:今年2月3日至10月7日,化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3.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8亿元。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殷殷嘱托化为强劲动力,贵州坚决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提升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个不摘”固成果全面小康新亮色

“这份工作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以前千里迢迢去省外打工,如今在家门口上班,蛮好!”在三都自治县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帮扶车间,搬迁户石本银熟练地操作着针车,不一会儿,一只鞋面便逐渐成形。

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是检验易地扶贫搬迁最终效果的关键。截至8月31日,全省有劳动力搬迁家庭就业率93.07%,就业由保脱贫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目前全省安置点周边有各类企业2446个,产业布局与群众需求紧密衔接,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贵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制定《贵州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不断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聚焦就业和“3+1”保障等重点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成色足。

从江县岜沙村老人滚东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还经常痛风,腿脚也不方便,村卫生员吴志斌就上门服务。吴志斌告诉记者,他们长期对村里60户签约家庭实行上门服务,“村卫生室长期备有80种以上常用药,可以满足村民就医需要,做到小病不出村。”

“扶上马、送一程”。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贵州全力做好思路、产业、机制、政策、工作等多方面衔接。今年,3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领命出征,成为康庄道上的领跑人,确保脱贫人口和摘帽地区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产业兴旺筑基石乡村振兴新画卷

10月,地处盘州市的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清甜的刺梨香弥漫在空气中,一颗颗金色果子变身成各种刺梨产品。

“能进入生产车间的刺梨个个都是‘兵中强将’,我们有严格的筛选标准。”公司副总经理李贵荣说,标准化从产地就已开始。今年管护好的果农一亩地能采摘近4000斤,按照每斤2元的收购价算,亩产值有8000元。

今年,六盘水市开展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行动,在基地建设、采摘、加工、品牌、包装等方面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背后,是来自市场的好声音:“比如这罐刺梨王的易拉罐饮料,卖得特别好,占了公司整个销售的70%。”

“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集智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把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今年以来,贵州农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农业生产组织经营方式不断优化,粮食喜获丰收,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向好,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提供坚实支撑。

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趋势更加明显。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农业龙头企业916户,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6.51万户;农产品精深加工取得明显进展,新建投产入库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28家,精制茶制造业企业14家。

农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前三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993.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2162元,同比增长10.6%。

乡村治理强效能文明乡风新气象

乡村振兴开新局,治理模式须创新。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玉舍镇,每个垃圾清运车辆都装上了GPS系统,能随时了解每一辆清运车的运行情况。

上微信公众平台查看村务信息、不出村子就能办理合作医疗……数字技术、数字化平台建设,在乡村治理中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乡村治,百姓安。今年以来,贵州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有效的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寨”。为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湄潭县探索出“大事有人带,好事有人帮,公益有人管”的“寨管家”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选“寨管家”4408名,化解乡村治理的难点和痛点,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更足。

瓮安县通过“选、育、管、培、用”多种方式,整顿提升村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2个,突出“法治、德治、自治”共融,组建理事会1000余个,开展议事2000余次,创建6个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我们村两年多来都没有人滥办酒席了,现在大家负担减轻了许多。”凯里市三棵树镇平寨村村委会副主任文志辉感慨不已。凯里市充分发挥村民小组会、乡规民约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约定办事规模和标准,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老百姓拍手称快。

乡风淳,乡村兴。如今,一个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犹如一颗颗明星闪耀在黔贵大地。(贵州日报 记者 赵勇军)

(赵勇军)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