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兜底和赋能双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强调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多次部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关工作。还要看到,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全国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前者比后者要早15年左右。

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兜底和赋能双重作用

来源:经济日报 2021-11-05 08: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强调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多次部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关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之一,并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作为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也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基本公共服务被赋予了新的、更加重要的使命,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兜底和赋能的双重作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和关键环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强调,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公共服务普及普惠是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需求层次和供给职责不同,公共服务可划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两个大类。其中,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可以发挥兜底和赋能的双重作用,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兜住民生底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可以看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张基础安全网。从兜底的角度看,在先富带动后富的进程中,有一部分社会成员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所依托的资源匮乏、自身或家人存在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有可能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但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发展权益应该得到保障。这时,基本公共服务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就要担负起兜底保障的责任,确保这部分群体也能有立命之本和安身之所。从赋能的角度看,加大教育培训和卫生健康支出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人们致富能力的基础所在。一方面,义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人人可以享有的学习机会,让发展型人力资本更广泛积累。另一方面,健康水平是生存型和发展型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提升健康水平离不开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无论是孕产妇健康服务,还是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等,这些公共服务有利于全方位全周期守护人民健康,改善人民健康状况,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

还要看到,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全国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前者比后者要早15年左右。对于浙江这个示范区,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要实现均等化,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前者要比后者早10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必须先行完成的重要目标。

基本公共服务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作出重要贡献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社会大局始终保持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保障这一具有基本公共服务性质的制度在不断健全。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专项社会救助等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平,同时也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了人力资本积累。特别是义务教育快速普及、就业培训广泛开展等,造就了以产业工人为代表、规模宏大、素质合格的劳动者大军,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兜底保障不断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管理服务优化规范,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特别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现城乡统筹,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从无到有,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赋能效应持续发挥。比如,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持续提高,优质均衡发展态势明显;“十三五”时期,累计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近1亿人次,显著提升了劳动力就业技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体系发挥出重要作用,有力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脱贫攻坚中,基本公共服务兜底和赋能的效应更为凸显。兜底方面,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贫困人口全覆盖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的应保尽保,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赋能方面,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切实解决了义务教育学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使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加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力度,促进了就业扶贫覆盖面的扩大,赋予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自我发展能力,进而为脱贫后进一步迈向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的人力资本。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这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着眼发挥兜底作用,增强发展平衡性,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对于低收入群体和需要帮扶的重点人群,要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以兜底性的基本公共服务为载体提供切实保障。一是要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促进老年人收入和生活水平合理提升。二是要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动态调整“两项补贴”,决不让残疾人在共同富裕中掉队。三是要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通过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更好扶助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和低收入家庭。

第二,着眼发挥赋能作用,不断提升人力资本,为人民增强致富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夯实人力资本基础;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全面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进而增强发展能力。还要看到,健康也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方面,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进一步夯实增进民生福祉的健康基石。

此外,还要着眼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基本公共服务兜底和赋能的双重作用,要巩固拓展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等成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增加农村教育、医疗等服务供给,为农民致富创造更有利条件。

总之,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及时总结并逐步推开有益经验,让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效应有序释放。

(作者分别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社会事业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