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这五年】从“荒坡”到“金坡” 小小蓝莓贡献大力量

2021年怀宁再新增蓝莓种植基地1万亩,挂果面积达1.5万亩,鲜果产量1万吨,力争到2025年,蓝莓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标准化种植比例达90%以上。记者了解到,怀宁县依据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等因素,科学划定加工蓝莓种植区和休闲蓝莓种植区,并进行分类指导。

【皖美这五年】从“荒坡”到“金坡” 小小蓝莓贡献大力量

来源:央广网 2021-10-11 08: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广网安庆10月11日消息(记者张宣剑)“以前这些都是荒山荒坡,基本没啥经济作物,现在全部种上了蓝莓,长势好产量高,有了统一管理的集体产业,村子也变富了变美了,我们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安庆市怀宁县黄墩镇栗山村村民陈保留指着不远处的蓝莓种植园告诉记者。

今年71岁的陈保留退休前是黄墩镇栗山村村支部书记,现在,他在安徽独秀山蓝莓有限公司负责蓝莓种植管理,7年时间里,他亲眼见证了过去光秃秃的荒山变成眼前一片片葱绿茂盛的蓝莓园。如今,黄墩镇也成为长三角最大的蓝莓种植区,被誉为“安徽蓝莓第一镇”。

怀宁县地处安徽西南部,属低山丘陵地貌,90%以上为红壤、黄棕壤,呈酸性至微酸性,是蓝莓天然的适生地,截至2020年,全县蓝莓种植面积增至6万亩,鲜果产量已达8600吨,第一产业产值3.52亿元。

2021年怀宁再新增蓝莓种植基地1万亩,挂果面积达1.5万亩,鲜果产量1万吨,力争到2025年,蓝莓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标准化种植比例达90%以上。

“因地制宜、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怀宁县按照“选准一个扶贫特色产业,建成一批蓝莓扶贫基地,创新一套脱贫增收机制,带动一方百姓发展致富”的思路,聚焦发展蓝莓特色产业,昔日长满杂树野草的荒坡变成“生金”的蓝莓园,成为该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记者了解到,怀宁县依据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等因素,科学划定加工蓝莓种植区和休闲蓝莓种植区,并进行分类指导。

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上,鼓励村、组、户,依法有偿加快土地流转,多种机制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集中连片建设蓝莓基地。逐步推行“市场运作,大户带动,农民参与,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发展蓝莓产业。

2020年,小小蓝莓果为村集体带来2280万元的大收益,村均增收15.62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32.83万元,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弱到强的整体提升。

寒露已至,秋意渐浓,早已过了蓝莓采摘的季节,但安徽独秀山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却依然忙碌着。在这里一罐罐蓝莓汁,一瓶瓶蓝莓酒,一盒盒蓝莓干销往全国各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怀宁县有蓝莓深加工企业5家,主要产品有蓝莓酒、蓝莓果干、蓝莓醋、蓝莓系列饮料等。2020年蓝莓深加工鲜果量6500吨,第二产业产值超12亿元,预计2025年总加工量可达10万吨。

如今,怀宁县围绕蓝莓品牌地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产业化,正在谋划建设一个以蓝莓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一个现代化开放型的蓝莓特色小镇、一个以蓝莓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绘制中。

值得一提的是,怀宁县正倾力打造“独秀故里、蓝莓之乡”文化旅游名片。将健康养生、休闲体育和文化旅游等元素植入蓝莓产业发展,推动蓝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小城镇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去年,共有60万人次来怀休闲采摘旅游,第三产业产值3.6亿元。

(张宣剑)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