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出了世界——生于八、九十年代”展览,9月25日在银川当代美术馆正式开

“我认出了世界——生于八、九十年代”展览,9月25日在银川当代美术馆正式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25 07: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由银川当代美术馆主办,吕澎担任展览总监,王晓松、赵子懿策划的“我认出了世界——生于八、九十年代”艺术展,于2021年9月25日正式对公众开展,展至2022年1月9日。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邀请了目前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的21位艺术家参加展出,他们的一个“共同身份”都是“八零后”“九零后”,世代的标签也是伴随着1980年代生人,第一次作为一个专属的称呼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口头和书面表达,并衍生出诸多当代文化研究的关键词。

相比起文艺思潮中的八十年代,因为渐次打开的现实和信息世界、不断丰富的文化教育和物质资源使这一世代的人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气象。所谓的“全新”,也是与过去和外部世界的影响关联在一起的,自己的主体性也是在对自我和周边世界中得以确认,这种确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与“世界”以及世界的形象构成。

银川当代美术馆

这一世代的艺术家有着更为成熟的、全面、自然的全球性艺术语言,艺术语言的优势与生俱来,而且把观念表达、社会介入作为一种创作本能。正因为如此,在艺术家和作品选择上,我们一方面关注其问题性,另一方面也特别警惕观念上的向壁虚造的。

    银川当代美术馆 艺术总监 吕澎

策展人 王晓松

因此,在作品和观念之间,当代美术馆首先通过“资源-动机-方法-目的/结果”的过程推演构建一个证据链,再返回到相应的观念进行对照判断和甄别。

艺术家张子飘作品展场图

展览以1980年代为“生命”的起点,从作品的关注点进入到艺术家所关心的问题上,进而讨论他们在提出或应对这些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我们艺术家所触动的这些问题被分列成“寓言推转世界”、“亲密关系”、“寻归失地”、“人(类)啊,人(类)”四个单元主题在展览中呈现,相应单元空间中作品的空间都是基于假想中观众信息接受的有效性而设置,但是在整个展览中,我们埋下了一条草蛇灰线,那就是这几十年间我们这个国度中普通人的生活、行为、情感。在空间设置上,我们有意从因疫情被按下暂停键的当下世界展开倒叙,从艺术语言隐喻中的世界关系展开,发现被艺术所激活的人的情感世界、被艺术掀开的历史与生存之根,走进被人所遗忘的以及悬测的人与非人的世界中。

艺术家武子杨作品展场图

在艺术家构成上,展览尽量维持年龄(80后、90后)、性别、海内外教育背景之间的比例平衡,而在同一单元中又有意做差异化处理,使同一个单元中避免出现具有上述三个条件属性中完全相同的两类人。世界从来就不是均质的,这一世代的人不仅与活跃在他们出生时期的父母辈存在巨大的时差,每一个群体、个体在社会资源获得和世界观形成之间也不尽相同,而微观社会因素的差异往往是同一世界在具体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力量。艺术不会撒谎,艺术中所反映出的问题、采用的方法、基本态度,往往可以与艺术家的人生经验、经历互为印证。

艺术家王智一作品展场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第一次对80后、90后艺术家进行群体性呈现,但是一个展览也仅能反应他们的某一些面貌,相互之间也未必存在群体性特征,还需要从具体的作品中寻找,这些作品包括绘画、摄影、影像、装置、雕塑等传统艺术样式以及生物艺术、交互艺术等新媒介或无法被归类的新艺术实验作品37件/组,除了个别因在银川当代美术馆刚刚展出过而被忍痛割爱的作品和艺术家来说,在这样有明确前提设置的条件下,还是能够反映出这一世代人的基本艺术观念、立场和判断的,它落在中国的环境中,因此与中国的未来有关。

艺术家胡尹萍作品展场图

展览期间还将推出一系列公共艺术活动,具体信息敬请关注银川当代美术馆官方平台公布信息。(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