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老师最爱说的“金句”,你还记得吗?
我爸/妈是老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进一步“双减”背景下,关于教师的话题凸显三大热,让第37个教师节不同于寻常:
一是“师范热”,多省份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部分热门师范院校录取线超浙大、追清北。
二是“教资热”,9月2日启动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网上热度呈空前之势。在今年上半年的笔试、面试、放榜之际,“教资考试”多次登上热搜。
三是“考教热”,岗位竞争激烈已成常态,部分省会城市招中小学教师,报名人数和招考岗位比例达到20:1,在部分一线城市,报考在编教师的考生中不乏名校硕士、博士。
教师职业吸引力今非昔比,更有指标意义的是: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教师队伍也正在打破人们对这一职业的刻板印象——
有的化学老师把元素周期表编成rap,歌词里全是考点;
有的历史老师把课本变成了情景剧,打造沉浸式课堂;
有的老师自带美术功底,随手涂鸦、花式批卷;
还有更多年轻教师与学生们亦师亦友,打成一片……
青年教师给教育事业带来新活力、新动力,带动教师职业的社会评价、美誉度不断提升。这些变化无可辩驳地表明:党和政府不断强化尊师重教,久久为功,根本性之变正在到来。
虽然“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等现实原因,教师在诸多职业中,吸引力并不靠前。
今天教师职业的“三热”,是趋势性之变还是昙花一现?求解这个问题,不妨回到“教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这一原点再思考。
今年最火的一部剧《觉醒年代》,几乎集齐了当时各种类型的教师形象:有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也有坚守旧文化传统的学者。尽管他们术业有专攻,理念有分歧,但在如何教书育人方面却有着一致性。
比如,剧中陈独秀得知陈延年信奉无政府主义之后,并没有简单批驳,而是让陈延年拓宽思想视野,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李大钊深入工人群众开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办学宗旨不仅是促进“劳动者”和“劳动者的子弟”增进知识,更在于养成他们的高尚人格;保守如辜鸿铭也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们中华的学校是教人明辨是非,激发向美向善的情感,和遵守道德的地方!”可以说,在那个山河破碎、思潮纷呈的乱世启迪思想、传播真理,他们称得上是“大先生”。
到了当代,对好老师的要求更为多元,但能否从精神上影响学生,点亮孩子们的人生,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标准。比如,身患重病仍然坚守教育第一线,13年如一日,帮助两千名贫困山区女孩求知求学、走出大山、点亮人生梦想的张桂梅;从“不想留”变成“不想走”的“90后”特岗女教师闫子轩,扎根在艰苦的乡村,把乐观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乡村孩子……他们用爱和责任共同绘就了人民教师的精神底色。
有学识、有格局、有大爱,优秀的老师身上闪耀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宝贵职业特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教育的本质形容为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足见这份职业对专业的需求,对道德的标准,都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正所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不妨大胆地说,三尺讲台事关国之未来,用最优秀的人教育更优秀的人,是名副其实的“大材大用”,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青春长在。也只有真正用“大材大用”的标准要求自己,青年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校正自身的职业定位,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
从短期来看,“双减”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能否切实落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优秀的教师群体真正扛起责任。记者曾围绕改革与多位一线教师进行了推心置腹的深谈,无论身在北京重点学校,还是贵州、安徽等普通小学,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想法,当校外培训“退潮”之后,对校内教师的备课质量、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基本断绝了少数在校教师“混日子”的想法,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硬实力,才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硬核本领迎接教育事业正在到来的大变化。
从远期来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就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出了动员令。党的十九大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资源,足见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值得欣喜的是,在这代优秀青年人择业的价值序列上,追求“有意义”的位次越来越靠前。战“疫”中,无数青年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经历特殊的成人礼,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在脱贫攻坚一线,以驻村扶贫干部为代表的年轻党员能吃苦善创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希望的田野绽放梦想;大批青年科研工作者,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不断在科研领域攀登、突破……他们用自己对人生和职业的理解为人生的意义作注,阳光下还是孩子,风雨中已是大人。
更多优秀的青年人已经把成为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不仅仅是就业岗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各地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的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平均是18.3%。2019年,这个比例达到了33.4%,比2018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最高的两个省份的比例,是55.3%和49.8%,这就意味着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的优秀毕业生中,有超过半数或者接近半数报考师范专业现象。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当青年人已经奔着理想而来,唯有真正惜才、爱才,为他们减负、赋能,给他们提供跑道、机会,让更多的青年教师,以自身的心气、意气、胆气,构筑起下一代的志气、骨气、底气……当理想照进现实,将不仅是对一群青年成长的馈赠,更是为一个民族的未来奠基。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当代青年要答好历史之题,需要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需要一步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教师,是广大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明德成才的关键。在新一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教师职业“热”起来、青年教师“燃”起来的新气象,使我们对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中国,有更美好的期许和信心。(蒋芳)
(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