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发布12条加强就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举措

日前,湖北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有关工作。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组织脱贫人口到企业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参加社保的,可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湖北发布12条加强就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举措

来源:湖北日报 2021-08-26 07: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日前,湖北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有关工作。

推进劳务输出——

健全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将脱贫人口作为优先保障对象。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建设。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和培训机会。

按规定对有组织跨省务工的脱贫人口按每人不超过5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可在到县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脱贫人口跨省就业”支持方向额度内列支,不足部分统筹就业补助资金落实。对有组织省内县外务工的脱贫人口按每人不超过3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由就业补助资金列支。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组织脱贫人口到企业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参加社保的,可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深化劳务协作——

建立常态化的跨区域岗位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实现脱贫人口劳务输出精准对接。

输出地形成本地区务工需求清单,做好有组织输出工作。输入地形成本地区岗位供给清单,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到本地就业。

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输出地可在外出较集中地区设立劳务工作站,加强跟踪服务和培训。

加强与企业用工对接——

指导企业与脱贫人口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健全常态化驻企联络协调机制。

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培训补贴等政策,引导支持企业优先留用脱贫人口。

对企业参与就业帮扶,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实现就业1年以上的,按每吸纳1人补贴20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

符合条件的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

对失业脱贫人口优先提供转岗服务,帮助尽快在当地实现再就业。

培树劳务品牌——

培育、创建、发展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劳务品牌,打造地方就业创业名片,促进脱贫人口高质量就业。

坚持技能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组织化输出、产业化打造劳务品牌,将脱贫人口作为劳务品牌重点输出对象。

鼓励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立足本地人力资源和传统文化优势,努力打造“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特色劳务品牌。

支持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支持脱贫地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一批卫星城镇,发展一批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项目,提高就业承载力。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就业岗位。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不低于项目资金的15%,带动更多脱贫人口等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乡村建设。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水平过程中,优先安排脱贫人口从事相关工作。

发展就业帮扶车间等就业载体——

继续发挥就业帮扶车间、社区工厂等就业载体作用,在脱贫地区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

拓展丰富就业载体,打造集工作车间、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公共活动场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

延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等各类就业载体的费用减免以及地方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就业帮扶车间有贷款需求的,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优先给予支持。

对企业、就业帮扶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脱贫人口(已享受过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人员除外)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根据吸纳人数给予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执行时间至2021年底。

鼓励返乡入乡创业——

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脱贫人口自主创业,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培训等政策。

加强返乡创业载体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园区等资源在脱贫地区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可根据入驻实体数量、孵化效果和带动就业成效给予创业孵化基地奖补。

对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脱贫人口,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属于返乡创业的,按规定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扶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鼓励脱贫地区发展“小店经济”“夜间经济”,支持脱贫人口在县域城镇地区从事个体经营,创办投资小、见效快、易转型、风险小的小规模经济实体,支持脱贫人口通过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等多种形式灵活就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

设立一批劳务市场或零工市场,探索组建国有劳务公司,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因地制宜引进一批特色产业,引导脱贫人口居家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来料加工。

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

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优先安置无法外出、无业可扶且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的脱贫劳动力。

根据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等因素合理确定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原则上不高于当地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水平。

为安置人员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每次签订期限不超过1年。

加强岗位统筹管理,保持同一区域内类似岗位间聘任标准、待遇保障水平等基本统一。

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

优化提升就业服务——

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状态分类实施动态监测。

健全就业人员清单、失业人员清单和有计划外出务工脱贫人口清单,实行动态更新。

加强大数据比对分析和部门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预警机制,对就业转失业的及时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就业援助对象范围。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把就业服务功能作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重要内容,将公共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

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支持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更好就业创业。

精准实施技能提升——

做好脱贫群众技能培训,加大技能提升力度,并按规定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对脱贫劳动力、脱贫家庭子女,继续执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提高20%的政策至2021年底。

支持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一批优质技工院校,培育一批技能大师或乡村技能人才。

发动各级各类技工院校积极承担技能帮扶任务,推动技工院校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

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按规定给予相应补助。扩大技工院校招生和职业培训规模,支持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所在家庭“两后生”就读技工院校,按规定享受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

定期举办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打造一批靠技能就业、靠就业致富的先进典型,激发劳动致富内生动力。

倾斜支持重点地区——

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作为重点地区,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群众就业需求的劳动密集型、生态友好型项目或企业,扩大当地就业机会,组织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实施集中帮扶。

完善安置区就地就近按比例安排就业机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用于吸纳搬迁群众就业。

人口规模800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站或服务窗口,配齐专职服务人员,重点监测易迁安置区脱贫人口务工状况,为搬迁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一站式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适当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邓伟通讯员楚仁轩)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