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五项行动”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利用

记者8月23日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我省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五项行动”,不断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99项。

安徽:“五项行动”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利用

来源:安徽日报 2021-08-25 07: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记者8月23日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我省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五项行动”,不断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99项。

法治保障引领行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我省近年来先后出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安徽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办法》,编制《安徽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计划》《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全省非遗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名录体系建设行动。我省深入整理挖掘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将符合条件的非遗资源纳入省、市、县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予以保护。积极推荐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认定公布五批省级非遗和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市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列入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

传统工艺振兴行动。我省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开发出一批工艺精湛、面向大众、具有非遗元素的传统工艺品及衍生品。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建设故宫文创馆徽派传统工艺馆,推出故宫屋脊兽书签尺等 “安徽品牌”文创产品200余种。探索 “非遗+扶贫”模式,建立阜南县天亿黄岗柳编、万家和柳编及潜山市王河舒席3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展示展演推广行动。我省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公共文化场馆“五进”活动,举办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全省传统戏剧扶持项目汇演、“非遗购物节”等展演展示活动,并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原生民歌节等活动,展示徽风皖韵的非遗魅力。

传承人记录提升行动。全省已完成47名国家级、10名省级非遗传承人采集记录。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手工纸制造技艺、茶叶制作技艺等培训班,已培训传承人600余名。

目前,我省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99项,省级479项,市级、县级5600余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19名,省级792名,市级、县级7100余名;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所)87个。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