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人民爱我军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南昌城头的那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这支从南昌走出的人民军队,时刻不忘光荣的革命传统,把红色基因种在身体里,始终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爱我人民爱我军

来源: 江西日报
2021-07-01 07: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南昌城头的那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枪声划破苍穹,军号奏响战歌。

从此,这支从南昌走出的军队,和江西这片红土地有了割不断的血肉深情,心系于此,情系于此;

从此,这片红土地上的人民与军队间有了鱼水般的浓浓情意,拥军爱民成为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

军爱民,民拥军。人民子弟兵与红土地的深情厚谊,在战争年代无处不在,在和平年代熠熠生辉,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历久弥坚,不断演绎出新的动人故事。

人民军队爱人民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我们党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军队从此成为党领导下的“战斗队、工作队”。

时光回溯到1927年,沿着泥泞的山路,毛泽东一行来到大仓村,与袁文才在此商谈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相关事宜。由此,点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

90多年后的仲夏时节,记者走进井冈山市龙市镇大仓村,宽阔笔直的沥青马路穿村而过,水塘里太空白莲迎风绽放,山坡上黄桃挂满枝头,村里游人如织,民宿、农家乐生意兴隆,这个曾经的“十二五”省级贫困村,早已换了新颜。井冈山市人武部2015年开始挂点帮扶大仓村,集合军地力量打造了多个红色景点,发展了多个特色产业,大仓村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交相辉映,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茅坪镇中村村,井冈山斗争时期“朱毛挑粮小道”途经的村庄之一。当年,军民齐心协力,解决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给养问题。如今,在江西省军区机关的对口帮扶下,中村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过上好日子的村民逢人便说,“当年红军与老百姓同吃住,现在解放军和我们心连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江西省军区先后派出173名团以上领导干部与挂点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结成对子;选派21名干部职工担任帮扶村第一书记, 416名团以上干部每人结对帮扶至少1名贫困学生,每年个人资助不少于1500元。江西省军区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驻赣部队“集团作战”,制订下发《倾情助力江西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确定扶贫帮困、扶教助学、健康关爱、文明示范、烈士荣光、和谐平安等6项工程,用帮建基层组织、援建基础设施、开展智力扶贫、扶持产业项目、资助困难对象等一系列“组合拳”,把对老区人民的帮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被群众誉为“永远不走的红军工作队”。

军心连着党心民心,军心中饱含着沉甸甸的爱民情怀。

犹记得,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英勇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不顾危险,跳入九江大堤溃口处,战士们手拉着手,用身体围起人墙,守护人民的安全;犹记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江西省军区、各地军分区、人武部官兵冲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前线,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当湖北血源告急,驻赣空军、海军、火箭军、武警部队官兵迅速行动,捐献了37.71万毫升鲜血,筑起一道“生命线”;犹记得,2020年7月,我省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防汛进入战时状态,在这紧急关头,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紧急行动、逆水而行,筑起牢不可破的“钢铁大堤”。

驻赣部队始终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近两年,先后出动部队和民兵90余万人次,遂行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安保警戒等任务。

每年,新交流来江西省军区的师团职干部都要到南昌、井冈山、瑞金、兴国等地接受现场教学,穿一次红军服、吃一碗红米饭、走一趟挑粮小道,到军旗升起的地方重温军人誓词,到沙洲坝喝一碗红井水,到方志敏烈士墓前诵读《可爱的中国》,让官兵在现实体验中淬火思想、升华境界。官兵深有感触地说,站在烈士陵园三分钟,什么问题都想得通。

这支从南昌走出的人民军队,时刻不忘光荣的革命传统,把红色基因种在身体里,始终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人民军队人民爱

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碑、八一广场、八一大桥、八一大道、八一公园、八一中学……红土地上,每一处以“八一”命名的地方,都表达着赣鄱儿女的拥军情怀。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近年来,军地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聚力服务备战打仗的意见》《关于建立拥军支前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办法》,成立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情况通报、督导评估等制度,构建上下贯通、军地联动、完善配套、快捷高效的拥军支前工作运行机制。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每当唱响这首《十送红军》,眼前总能浮现当年苏区百姓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场景。亲人跟着红军走了,而踊跃参军这一光荣传统,在赣鄱大地上赓续不断。

余江区从1958年至今,创造了向部队输送新兵万余名,无一责任退兵的记录。由于征兵成绩突出,余江区先后四次被国防部授予“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廉洁征兵先进单位”称号,在全国树起一面征兵红旗。

2020年,江西征兵报名率、上站率、合格率、择优率、退兵率等“五率”考评位居全国中等任务省份第一名。今年春季征兵,江西850名新兵主动要求赴藏、赴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江西历来有着党管武装、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在维护军人权益、尊崇军人等方面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江西省军区转业工作办公室主任蔡建华介绍,江西先后出台了《江西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江西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江西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关于做好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法规,2016年围绕保障军人军属权益,专门出台了《江西省军人军属权益保护条例》。这一条条、一件件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拥军实事,是对部队提升战斗力的有力支持。

在政府的引导下,江西拥军支前成果喜人。南昌市签约了100余家拥军优属企业和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拥军优属服务平台3000多个;萍乡市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智力拥军、教育拥军和法律拥军活动;九江市开展“老兵讲堂进校园”、“最美军嫂”选树活动,举办军地青年联谊、“情系边海防官兵”走访慰问送关怀等活动;赣州市持续开展“爱心献功臣”“双拥在基层”等活动,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宜春市为军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开通“绿色通道”;新余市用“国防教育馆”“双拥公园”、老兵宣讲团等形式,促进军民资源的双向流动与集成融合,实现军地互补、双向受益、协调发展。

如今,党领航中国和人民军队迈进了新时代,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征途如虹,只要军民携手向前,凝聚起同心逐梦、共创未来的磅礴伟力,就定能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谱写下壮美篇章。(朱 力 李 芳 齐美煜)

(朱 力 李 芳 齐美煜)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