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压力支招

李全:近期,我国经济政策逐步常态化,宏观经济的整体向好以及政策回归有利于小微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境外疫情反弹引起贸易需求降低以及国际海运价格抬升,对外向型小微企业造成压力。

为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压力支招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6-08 14: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主持人:近期,小微企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如何?5月小微指数持平是受哪些因素影响?

李全:2021年5月以来,全球经济延续结构性复苏态势。部分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快速恢复;印度等部分国家疫情依然严重,伴随着通胀等因素,经济下滑明显。

我国在疫情有效防控的基础上,经济显著复苏。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微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仍处于高位运行,显示制造业平稳扩张。其中,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8%和51.1%,比上月上升0.1个和0.8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8.8%,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企业复苏和扩张中,大中型企业快于小微企业。同时,5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2%,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显示我国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企业生产经营稳步扩张。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5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下称小微指数)为44.3,与上月持平。从年初至今,小微指数总体呈现稳中上升态势,小微企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从分项指数来看,融资指数为53.2,上升0.3个点,显示小微企业在相关政策支持下,融资环境持续改善;风险指数为49.2,上升0.4个点,说明小微经济已经走出底部,风险逐步释放;成本指数为63.2,上升0.3个点,显示在结构性减税、扩大内需等政策影响下,小微企业的运行成本呈下降态势。但市场指数为39.5,下降0.2个点,显示小微经济市场还在回暖过程中;采购指数为42.2,下降0.2个点,这可能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引起小微企业主短期采购意愿不强。

从区域指数来看,小微经济回落筑底,六大区域指数“四平两降”。其中,整体实力较强的华东地区小微指数为45.3,与上月持平,华北、中南、西北小微指数与上月持平;其余两大区域略降,体现出后续的发展韧性。

主持人:随着经济稳步复苏,针对小微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是否会有所调整?对小微企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李全:近期,我国经济政策逐步常态化,宏观经济的整体向好以及政策回归有利于小微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强调不急转弯,并要求把握好时度效,固本培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实际上,从去年我国疫情基本控制以来,相关经济扶持政策始终有张有弛,没有对经济进行过度刺激,经济复苏态势明显后,相关政策缓慢、有节奏地退出,确保了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运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小微经济有望与宏观经济同步走稳。

今年以来,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经济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稳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等政策为小微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保障。5月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在货币政策向常态化回归的同时,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对小微经济更是有所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5月上旬,大宗商品延续了4月份以来的上涨趋势,对制造业领域的中下游影响颇大。小微企业处于经济体系末端,议价能力较弱,受影响更明显。虽然五月中旬以来,大宗商品市场开始降温,但我们依然需要关注相关产品价格趋势,这是下一阶段小微经济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主持人:当前,小微经济进一步复苏还面临哪些压力?您有什么建议?

李全:当前,小微经济运行的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

一是境外疫情反弹引起贸易需求降低以及国际海运价格抬升,对外向型小微企业造成压力。

二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议价能力弱的小微企业造成压力。

三是人民币汇率波动一定程度上对制造业领域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小微企业造成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应对:

首先,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出口退税的力度,在涉及国家鼓励的绿色发展等领域实施运费、保费补贴等措施。

其次,继续积极应对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阶段性增加紧缺原材料供给,同时对相关小微企业实施补贴,以弥补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小微企业利润的挤压,为小微企业的后续发展拓展空间。

最后,在汇率波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在双循环的框架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引导国内市场采购小微企业产品;另一方面,通过针对性的汇差补贴实施精准扶持,以增强小微企业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