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无棣“牵线织网”扩面助学产生“辐射效应”

“劳模助学工程是无棣县推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活动的有力延伸,是县总工会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受访干部说,助学工程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更多部门联动,并需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呵护学生成长的强大合力。

山东无棣“牵线织网”扩面助学产生“辐射效应”

来源: 经济日报
2021-04-22 03: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以“劳模助学工程”为切入点,由县总工会牵头,会同教体、民政局、财政、团委、妇联、扶贫办等12个部门,将助学资源整合盘活放大,“牵线织网”扩面助学,对全县考入大学的贫困生实现助学全覆盖,在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题的同时,对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等产生“辐射效应”。

“劳模助学工程”雪中送炭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全家人又喜又忧。喜的是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忧的是学费。像我一样家境困难的学生,还在为学费发愁,最后申请缓交学费,家人和亲戚朋友们四处筹钱,才勉强凑够了学费。”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李书明回想起上大学的“窘境”,仍唏嘘不已。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资助体系已十分完善,但在高等教育的入学阶段,仍有一些困难学生因家庭变故、学费生活费等而“上不起学”。由于对困难大学生救助资金有限,救助体系不完善,救助机制不健全,方式单一且救助数额小,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困难大学生必要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从2017年开始,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拿出专项救助资金,由无棣县总工会整合资源,组织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企业家、爱心人士等,实施“劳模助学工程”,对困难大学生进行统一资助,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2020年寒假期间,高三学生张海霞的爷爷去世;奶奶也不久后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高考成绩出来的当天,父亲突发脑梗住院,几天后病情迅速恶化去世。高昂的医药费、失去亲人的痛苦,一下子击倒了张海霞的家庭。面对高考录取时,学费和生活费又成了沉重的负担。“当时连1000元都拿不出来了。”张海霞的母亲说。经过审核批准,大学期间张海霞将每年收到一万元的“劳模”助学金。

张海霞是无棣县“劳模”助学金资助体系的受益者之一。无棣县实施劳模助学工程,组织全县劳模奉献爱心,并对困难家庭子女进行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共资助学生271名。受资助的大学生们会定期向无棣县总工会汇报学习成绩、实践活动、思想变化等;有的假期去无棣县的企业实习,并自愿签订了就业协议。连续4年实行劳模助学工程,17名各级劳动模范累计捐助260万余元,并对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结对帮扶。

困难大学生的“思政第一课”

2020年7月,无棣县专门成立了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无棣县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办法(试行)》,由县总工会牵头,会同教体、民政局、财政、团委、妇联、扶贫办等12个部门共同参与,均衡资助机会,,让困难学生得到适合的救助,规模扩大到了专科生,实现全县贫困大学生统一救助全覆盖。一张覆盖无棣县困难学生的上学“保障网”就这样建立,并形成了“辐射效应”,在基层受到广泛点赞。

一方面,在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无棣县通过劳模助学工程、劳模带头示范精神,让本县全部困难大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迈入高校大门前夕,提前上了一堂入脑入耳入心的思政课,对党和政府产生高度认同感,有效增强了党在大学生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激发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今年考上聊城大学的张建棣母亲说,自己一度因为上学而发愁,就怕耽误孩子。每年5000元的劳模助学金,让这个家庭重新焕发了生机。张建棣说:“开学后,我就要积极申请入党,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去服务社会,回报帮助过我的人。”

2018年,考入山东科技大学的陈德燕受到了劳模助学资助。她在大学里认真学习,受到多个荣誉表彰。为了汇报社会,陈德燕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村里的防疫值班、防控防疫知识宣传、为村民发放防疫物资等志愿活动。她说:“国家的政策帮助我圆了大学梦,我一定继续努力,回报家乡,报效国家。”

另一方面,无棣县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困难学子“掉队”,全社会形成呵护困难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支持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无棣县委书记丁锋说,一直以来,无棣县高度重视捐资助学工作,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学段资助网络,无棣县总工会向各级劳模发出助力乡村振兴倡议,动员各级劳模积极行动,大力实施扶贫行动。例如王玉瑞先后为3个村庄捐资200万余元,投资村基础实施等;山东前胡天颐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宝在当地推行肉鸡养殖扶贫项目,为当地带来每年1.2亿元的收益。

“劳模助学工程是无棣县推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活动的有力延伸,是县总工会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 无棣县人大副主任、无棣县总工会主席邱先明说。

扶贫助学需形成合力、持续发力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惠泽千秋。通过几年来的劳模助学工程,无棣县挖掘劳模资源,动员全县社会各界参与助学活动,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无棣县打造助学“保障网”的特点有三:

一、建立动态追踪信息库。无棣县建立健全在校困难大学生信息库,对享受政策大学生实行全过程动态跟踪服务,根据学生的家庭困难程度和学习表现做好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发放工作,有效保障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引导鼓励其自立自强、感恩回报社会。

二、整合救助资源,建立“发展型”救助模式。今年9月10日,该县拔付专项资金300万元,充分整合各级救助资源,设立500万元规模的无棣县首单劳模慈善信托,把扶贫助学的慈善项目在慈善信托中固化下来。山东国际信托作为受托人,把管理慈善资金、拨付助学款项的工作按照合同约定持续下去,打造助学工程长效机制。

三、建立全方位、全过程救助体系。从新生入学进行救助的基础上,对困难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应实行各级联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体系,在抓好“扶困”基础的同时,更注重“扶志”“扶智”、就业,从上大学开始直至毕业后就业,对困难家庭大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救助。

同时,助学工作中也存在着资助政策知晓率低、资助渠道仍需进一步扩大等问题。受访干部说,助学工程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更多部门联动,并需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呵护学生成长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