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铸鼎刻铭示后人

亿万农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这是刻在一尊青铜鼎上的几句铭文,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条例》废止,青铜器手艺人王三妮决定铸造一尊“告别田赋鼎”来记录这件大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铸鼎刻铭示后人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4-06 09: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河北省灵寿县青铜文化博物馆展出的“告别田赋鼎”复制品。 陈发明摄

“从2006年1月1日起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000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这是史无前例的开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证!亿万农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这是刻在一尊青铜鼎上的几句铭文,作者是河北省灵寿县南宅乡青廉村农民王三妮。

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条例》废止,青铜器手艺人王三妮决定铸造一尊“告别田赋鼎”来记录这件大事。“当时家里有10多亩地,种着玉米、小麦、花生,每年农业税大概500多元,现在看没多少,但当时够一个孩子一年上学的费用。”

王三妮铸造青铜器的手艺是祖传的,他在村里开了个手工作坊,“免除田赋,是我们农民祖祖辈辈的梦想。鼎有记载国家大事的功用,我是农民,又会做鼎,所以要铸一个鼎纪念这件大事”。

但是当王三妮说出这个想法时,家里人都不同意。按照王三妮的设计,这尊鼎大概要花费7万元,这对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资。王三妮不顾家人反对,购置原料,翻新炉子,制作模型……看着父亲铁了心要铸鼎,王三妮的儿子、儿媳也参与进来。

开工后,光是鼎上560个字的铭文刻在蜡模上,王三妮就花了一个多月。用了大半年时间,2006年9月29日,“告别田赋鼎”落成。这尊鼎是三足双耳圆鼎,高99厘米,直径82厘米,总重量252千克。鼎上纹饰有祥云、麒麟,主体图案是祥龙。但王三妮给几条龙配画的不是龙爪,而是牛蹄,寓意农民耕田离不开牛。

“鼎成那天,我搂着它看不够,560个字的铭文,一个刻坏的也没有。”今年已经74岁的王三妮说起这件事,依然激动不已,“铭文没用篆书,并且都是通俗的大白话,就是想让普通农民也能认出来,读得懂。”

2009年,“告别田赋鼎”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2013年,王三妮专门到北京去“看望”自己的作品。“我看见,每个参观者来到鼎前,都会用手摸一摸或轻敲一下,念一念鼎上的铭文。”王三妮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陈发明)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