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不忘来路 走好前路

光阴的背后,是刻骨的记忆。翻开恢弘的历史画卷,无论在战火纷飞之时、民族危亡之际,还是在建设时期、和平年代,那些“用热血去守护、用生命去捍卫”的故事从未间断。从东方到西方,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浓厚的英雄情怀,从血与泪中走来的中华民族尤其如此。

经济日报:不忘来路 走好前路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4-04 06: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光阴的背后,是刻骨的记忆。又到清明时节,在这个日子,献一束鲜花,叙一下过往,先辈就不再是族谱上模糊的名字,而是一个家族前后相续的支点;回望来时的路,告慰英勇的人,先烈就不只是书本上泛黄的相片,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何以至今的源头。

2021年,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这一年的清明,注定敬畏更重、追思更浓。

翻开恢弘的历史画卷,无论在战火纷飞之时、民族危亡之际,还是在建设时期、和平年代,那些“用热血去守护、用生命去捍卫”的故事从未间断。清澈的爱,向着祖国和人民。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之中,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于艰难困苦中经受种种考验而决不屈服、生生不息的力量。一个人就可以是一束光,照耀着前进的方向。

英烈是一个民族的英雄,也是一个国家的脊梁。从东方到西方,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浓厚的英雄情怀,从血与泪中走来的中华民族尤其如此。英雄情怀之于中国人,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报国之心,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之志,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奋勇担当……是由这一切构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光阴荏苒,英雄的背影从未因时间流逝变得黯淡。那些生动的记忆也在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既是国家最基本的价值坐标,也应该是每个人最朴素的情感表达。当下,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的时代,各种观点泥沙俱下,不乏别有用心之人,编造谣言,曲解历史,抹黑英雄,企图搞历史虚无主义那一套。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在历史的凝重回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是必须学会的一课。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用历史的火把照亮前方的奋进之路。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逐梦的道路,注定还有很多的“娄山关”“腊子口”,注定还有很多的奉献与牺牲;实现目标的过程,必然需要英雄,必然需要英雄精神。也许我们未必要经历生死一线的考验,却要时时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沿着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阔步前进,始终葆有一份定力与坚韧,挑起中华民族圆梦的重担,以改革发展的更大成就告慰英烈,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