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巍巍昆仑 遥遥天路

半个多世纪以来,青藏线官兵在绵延千里的青藏公路上住帐篷、吃干菜、喝雪水,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豪情壮志,守护着青藏线。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巍巍昆仑 遥遥天路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21-03-01 15: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格尔木南昆仑山下的物流园里,一派繁忙景象。本报记者石晶摄

千里青藏线上运输物资的军车。(青藏兵站部供图)

67年前,筑路军民修建青藏公路时的场景。(青藏兵站部供图)

  格尔木城市一景。冯春梓摄

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区西北角有一座将军楼公园,是为纪念慕生忠将军和他率领的青藏公路筑路大军而修建的。将军楼公园进门处的“筑路忠魂”雕塑,展现了筑路勇士们在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下修建青藏公路的场景。这些筑路英雄神态各异,有的奋力向前,有的抵足躬身,有的目视前方,有的回眸沉思,把我们带回到那段充满艰辛和激情的岁月。

在柴达木的开发建设历程中,一批批石油大军、盐湖大军、农垦大军……在勘探开发资源和修筑青藏公路的同时,奠定了格尔木的发展基础,使其成为连接甘肃、新疆、西藏的交通枢纽和西南、西北边防的战略要地。

千里线上运粮急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解决驻藏党政军人员的后勤供给,遵照毛泽东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中央委托西北局组建西藏运输总队,从青海向西藏运粮。同时,指示西藏运输总队,为修筑青藏公路再探一条比较理想的路线。

1953年8月,西藏运输总队在兰州成立。时任西藏工委组织部部长的慕生忠担任运输总队政治委员。

莫河骆驼场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存虎介绍,运输总队从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先后购买了2.7万峰骆驼,雇驼工2420名,在青海都兰香日德镇组成驼队向拉萨运粮。浩浩荡荡的驼队绵延几十里,用时4个多月,30多人倒在运粮途中,损失骆驼4000多峰。

在驼队运粮进藏的同时,西藏运输总队还组成了以任启明副政委为队长的探路队,再次勘探青藏路。

1953年11月15日,探路队从香日德出发,15天后便顺利到达格尔木。1954年1月23日,探路队赶着木轮大车到达藏北重镇黑河。这次探路的结论是: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山高坡度缓,河多水不深”,虽然艰险,但可以修筑公路。

1954年5月,慕生忠带领19名干部、1200多名筑路军民来到格尔木的荒原上,开始了由格尔木至拉萨的筑路工作。30万元前期修路经费、10辆卡车、150公斤炸药就是全部家当。筑路军民分为6队,每人配1把铁锹、1把十字镐,以格尔木为起点开始了向世界屋脊的进发……

筑路军民克服艰难险阻,用时7个月零4天,将全长1283公里的简易青藏公路修到了拉萨。1954年12月,青藏公路与川藏(康藏)公路同时举行通车典礼,青藏高原告别了没有公路的历史。

筑路大军写忠诚

在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军史馆里,展示着自1954年修建青藏公路至兵站建设67年以来的军史资料。

1954年,青藏兵站部成立,慕生忠被任命为总指挥,这位修路的功勋将军成了兵站部的奠基人。

青藏公路修通后,第一批青藏兵站部官兵扎根高原。青藏兵站部作为一支后勤保障力量,负责保障青藏公路沿线的交通运输、通信光缆、输油管线等任务。青藏公路全长1937公里,它始于西宁,止于拉萨。青藏公路连同依傍着它的输油管线和光缆通信线,被称为“四千里青藏线”。

青藏公路修通后,第一批青藏兵站部官兵挺进雪域高原。从此,汽笛响彻昆仑,滚滚车轮越过唐古拉,揭开了部队上线执勤和运输保障的新篇章。

巍巍昆仑,遥遥天路,青藏线历代官兵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

记者采访期间,青藏兵站部宣传保卫科科长王先锋讲了一段青藏线上“唐古拉25昼夜”的故事:1956年12月,某汽车团204名官兵,出动75台车,装载390吨货物,执行紧急战备物资运送任务。1957年1月10日,车队行至唐古拉山时,被特大暴风雪围堵。在零下40多摄氏度、风力达10级以上的恶劣环境中,全体官兵经过25个昼夜的战斗,硬是用钢锹挖出一条“雪胡同”,冲出了死亡线。在25个昼夜里,没有冻坏一辆车,没有损失一件承运物资,但有50多名官兵被冻伤,4人截肢。

半个多世纪以来,青藏线官兵在绵延千里的青藏公路上住帐篷、吃干菜、喝雪水,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豪情壮志,守护着青藏线。

畅通的青藏公路大动脉,承担着西藏驻军80%的物资运输任务。青藏公路沿线8个兵站常年坚守在高海拔地区。自上高原执勤以来,至今已有780多名官兵长眠于雪山冻土。

军民共建模范城

在修建青藏公路的同时,格尔木作为后勤基地,城市雏形逐渐形成。1954年4月,在慕生忠和任启明的组织指挥下,工人们利用青藏公路动工前的空余时间,修渠放水,开荒种地,从青海湟源县拉了14万株树苗,种下了格尔木第一批树木,开垦了格尔木的第一块田地,修建了格尔木的第一代营房、第一栋楼房。

在将军楼公园的历史展览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格尔木所取得的成就,是两省(区)军民共建的结果,青海所属单位、驻军部队、西藏驻格尔木办事处三支重要力量,为格尔木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青藏兵站部的官兵驻守高原67年以来,积极参与地方交通、卫生、教育、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格尔木干部群众携手共进,推动了地方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956年7月,西北军区第二门诊部从西安移防格尔木,组建第二十二医院,这所医院到现在为止都是当地设备先进、技术精湛的一流医院,在这里出生了一代又一代新格尔木人。

从1992年开始,格尔木市多次被评为军民共建“双拥模范城”。2003年12月,第5次获得这一殊荣后,格尔木市委、市政府和驻军在江源路与柴达木路交汇处,竖起双拥模范城纪念碑。

如今,随着青藏铁路的西进、格库铁路开通、青藏公路改建、敦格公路开通、航空线路的搭建,格尔木已是人便其行,物畅其流。《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将格尔木规划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格尔木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历史性机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马玉宏石晶)

留言簿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师考参团: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办好人民教育。

西安科技大学师生:高原精神,永载史册。

游客马力:漫漫天路,青藏军魂。

游客孙楷文:弘扬高原精神,再创辉煌业绩。

老兵张明:柴达木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