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人:只要看得见,我就会一直绣下去

土族的盘绣已有1000多年历史,不仅配线复杂,针法更是独特——一针两线,即一根绣花针,用两条色彩相同的丝线,其中一条做盘线,另一条做缝线。土族盘绣已融入我的生命,传承发展盘绣技艺,是我一生要做的事情。

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人:只要看得见,我就会一直绣下去

来源:光明日报 2021-02-22 05: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只要看得见,我就会一直绣下去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人 李发秀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奋斗足迹】 

土族女子的服饰都是用五彩缤纷的盘绣装扮,就像身披美丽彩虹。学习盘绣是一代代土族女子一生中的“必修课”。我从8岁开始随母亲学习盘绣,14岁时就学会了土族盘绣的多种针法和基本构图。

土族的盘绣已有1000多年历史,不仅配线复杂,针法更是独特——一针两线,即一根绣花针,用两条色彩相同的丝线,其中一条做盘线,另一条做缝线。走针时,把盘线盘在针上,用左手大拇指压住线,用右手使针缝压。盘线要严密平整,缝线要端正结实。虽然制作起来费工费时,但绣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可以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褪色、不松线。

让我难忘的是1995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传统工艺技术女能手操作表演”活动时的场景。我被省里推选为土族盘绣艺人代表参加表演。开始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没想到当我带去的色彩艳丽的绣品出现在展台上时,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宾驻足观看,大加赞美。

正是这次活动,为“深闺”中的土族盘绣创造了走向世界舞台的机会。当时,有一位叫凯洛的加拿大女士,她对我的绣品很感兴趣,当场就定制了我的绣品。第二年,凯洛女士专程远赴青海购买了多件绣品。通过与这位外国友人的交流,我也意识到盘绣绣品不仅是土族人民的挚爱,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从那以后,我对盘绣有了更深的认识。身为土族盘绣技艺传承人,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土族盘绣要走向世界,必须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近年来,我积极尝试对土族盘绣进行创新。在绣法上,融合其他刺绣技艺;在图案设计上,在保持传统花草鸟禽图案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在品类开拓上,除了绣制常用的服饰外,还开发香包、挂件等实用性物件。同时,将盘绣的底料,从传统的黑棉布换成织锦缎,使盘绣更加美观;在销售渠道上,我在儿子的帮助下,开设了专门销售土族盘绣的淘宝网店。

在县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我还在村里定期开设盘绣培训班,主要培训30岁至40岁的妇女。几年来,已培训了1500人次,很多土族妇女依靠这门传统手艺增加了收入。

土族盘绣已融入我的生命,传承发展盘绣技艺,是我一生要做的事情。虽然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但只要看得见,我就会一直绣下去。

(本报记者万玛加采访整理)

(万玛加)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