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金龙:练“十八般武艺”化解农村纠纷

19年前,陈金龙从乡镇工作岗位转行成为一名调解员,当年的“门外汉”如今已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中新网长治2月22日电 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金龙:练“十八般武艺”化解农村纠纷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金龙:练“十八般武艺”化解农村纠纷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2-22 10: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金龙:练“十八般武艺”化解农村纠纷

19年前,陈金龙从乡镇工作岗位转行成为一名调解员,当年的“门外汉”如今已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赵彦杰 摄

中新网长治2月22日电 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金龙:练“十八般武艺”化解农村纠纷

作者 李庭耀 白雪峰

“调解农村矛盾纠纷,必须对各种法律知识了然于胸。”19年前,陈金龙从乡镇工作岗位转行成为一名调解员,当年的“门外汉”如今已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也成为乡亲们口中的“贴心人”。他说,自己投身司法,从零开始练“十八般武艺”,就是要让乡亲们在每一起调解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46岁的陈金龙是山西长治上党区荫城司法所所长、调委会主任。1995年大学毕业后,陈金龙到南宋乡人民政府工作。2002年,因机构改革需要,他到荫城司法所工作,成为一名调解员。

人民调解被称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调解员要释法明理,要说服、疏导,为大家解纠纷、平怨气。

资料图片。数不清的日日夜夜,陈金龙在调解现场忙碌,往返奔波,寻找证据,研究和制定调解方案,与当事人反复进行沟通,确定不同方面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 赵彦杰 摄

“转行成为一名调解员,入门很难,我用了很多年才真正适应并胜任这项工作。”陈金龙告诉记者,他学的不是法律专业,从事农村邻里矛盾纠纷调解,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只有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人民调解法、民法通则、刑法、行政诉讼法、土地管理法……和调解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陈金龙全部仔细研习,并积极参加省市区举办的人民调解员培训班。

“调解矛盾纠纷,光懂法是不行的。你生搬硬套,拿着法律条文与老百姓说事,不一定有效。要把法律条文用接地气的语言表述才行。”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陈金龙对常见的山林土地、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总结这些矛盾纠纷的特征及处理方法,以更好地处理问题。

19年的调解生涯中,陈金龙总结出“合法、合理、合情”“热心、诚心、耐心”“尽职、尽责、尽力”“公开、公正、公平”的“四个三”工作理念,这也成为他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妙招。

2016年,荫城镇大峪村的马某受同村李某(化名)所托,开着自家农用三轮车载着李某外出办事,不料路上为躲避一辆轿车,李某被甩出三轮车,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李某家属要求马某进行赔偿,但马某觉得自己是为李某办事才出的事故,最高只愿赔偿5000元。陈金龙接到此调解案件后,先后走访了马某、李某家属以及小轿车车主,一一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希望这起矛盾纠纷尽快就地化解。

“当时我去做工作,就本着依法、依理、依情的原则去说服大家。”陈金龙说,经过调解,马某以及小轿车车主同意新的赔付方案,“最终马某、李某家属以及小轿车车主都满意”。

“矛盾纠纷不解决,我就没法睡个安稳觉。”数不清的日日夜夜,陈金龙在调解现场忙碌,往返奔波,寻找证据,研究和制定调解方案,与当事人反复进行沟通,确定不同方面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

荫城镇双岗村村委会主任李岩兵说,村民们遇到矛盾纠纷时,不管大事小事,都会找陈金龙调解,而他每次都会耐心解决。调解矛盾纠纷后,陈金龙还会进行专项回访,了解后续进展。同时,他也会关注当事人的心情和诉求,只要有可能解决的事,都会尽心尽力地解决。

“我希望用自己的耐心和真诚滋润百姓心田,让乡亲们在每一起调解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陈金龙说。(完)

(李庭耀 白雪峰)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